[发明专利]一种改变土壤根际微环境法缓解植物盐胁迫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36643.2 | 申请日: | 202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07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沈羽;张开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蕨美植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80 | 分类号: | C05G3/80;C05G5/2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变 土壤 根际微 环境法 缓解 植物 胁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变土壤根际微环境法缓解植物盐胁迫的方法,包括土壤根际微环境改良剂制备和土壤根际微环境改良剂施用,土壤根际微环境改良剂制备具体包括:生物质炭纳米材料的制备、改良剂母液配置、改良剂配置;土壤根际微环境改良剂施用具体包括:植物幼苗处理、改良剂处理、移苗、验收结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生物炭纳米材料、表面活性剂、养分营养成分的综合利用,使作物根系微环境的生长环境适合植物的生长;大大增强了植物在盐碱化土壤上的生长可能,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盐胁迫下植物的适应能力;增加了盐碱化土地的利用潜能;结合纳米生物质炭材料的应用,该技术是绿色、环保、高效的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解植物盐胁迫的方法,具体为一种改变土壤根际微环境法缓解植物盐胁迫的方法,属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土壤盐碱化是限制农作物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全球陆地面积6%的土地(约120亿亩)正遭受盐胁迫危害。并且由于不合理的灌溉, 农业区的次生盐渍化问题日益严峻, 严重威胁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多数学者认为,改良盐碱地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为种植耐盐作物,但目前该方法效果很难达到预期。
土壤盐碱化主要通过土壤渗透作用和离子作用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渗透作用主要导致植物水分吸收减少,细胞生长减缓等;离子作用则主要体现在细胞内Na+、Cl-等有毒离子的过度累积对植物造成的毒性作用。其中,过量Na+累积而造成的离子毒性被认为是主导因素,因为Na+可取代K+在许多细胞酶促反应起到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传统的农药和化肥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对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安全存在一定威胁,而新型农业技术如转基因作物还未受到公众广泛的认可。近年来。纳米材料因其高效、缓释等特点在农业增产和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已崭露头角。已有研究表明,纳米材料已经广泛应用到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研究中。比如纳米零价铁因其大的表面积和高的表面反应活性,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中的作用;纳米锌和纳米钛颗粒开展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银离子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并获得了良好效果;同时,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用纳米型氧化物材料进行受三氯乙烯(TCE, 一种广泛用于金属除油的致癌溶剂)污染土壤的修复, 以替代传统的处理方法。纳米与盐渍化污染同属于外源污染物进入环境所造成的环境胁迫,是否也可以通过纳米材料进行修复和保护污染土壤上植物的正常生长。所以,如何找到一种有效的纳米材料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来增强植物对盐胁迫的抗性就变的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改变土壤根际微环境法缓解植物盐胁迫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盐胁迫下植物的适应能力;增加了盐碱化土地的利用潜能;结合纳米生物质炭材料的应用,该技术是绿色、环保、高效的技术。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改变土壤根际微环境法缓解植物盐胁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土壤根际微环境改良剂制备,包括:
①生物质炭纳米材料的制备;
②改良剂母液配置;
③改良剂配置;
步骤二、土壤根际微环境改良剂施用,包括:
①植物幼苗处理;
②改良剂处理;
③移苗;
④验收结果。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一中,生物质炭纳米材料的制备时,以当年收获的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450度高温烧制玉米秸秆生物质炭材料;通过全方位式球磨机160转/分钟,4小时锻制纳米级生物质炭材料。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一中,改良剂母液配置时,称取四水硝酸钙0.47克,硝酸钾0.3克,磷酸二氢铵0.057克,七水硫酸镁0.25克加入1升超纯水,溶解和混匀各组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江苏蕨美植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林业大学;江苏蕨美植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366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