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无先验数据的遥感水深反演模型迁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32917.0 | 申请日: | 202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73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王燕红;陈义兰;崔力;冯义楷;刘晓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V20/13 | 分类号: | G06V20/13;G06V10/776;G01C13/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宫兆俭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先验 数据 遥感 水深 反演 模型 迁移 方法 | ||
1.一种基于无先验数据的遥感水深反演模型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预处理:对遥感图像数据以及水深数据的特征进行预处理;
步骤S2:特征映射:对于目标域的影像数据中的水域部分,进行特征映射,使得其与源域的光谱特征尽量一致;
步骤S3:建立源域水深反演模型,并保存模型:以特征映射后的源域的光谱信息作为输入,实测水深数据作为训练数据,构建多层感知机模型并进行模型训练,用训练好的模型参数来预测未知点水深,并保存模型结构及参数;
步骤S4:将模型迁移到目标域,构建目标域模型:将经过预处理及特征映射后的目标域的光谱特征直接输入上述模型,得到目标域的预测水深值;
步骤S5:精度评价:将模型迁移后的预测的水深值与收集到的实测水深值实测对比,做精度评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先验数据的遥感水深反演模型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影像数据的预处理包括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影像去噪、水陆分离;水深数据的预处理包括潮汐改正、投影转换、建立水深点与影像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无先验数据的遥感水深反演模型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影像去噪以及水陆分离的具体方法如下所示:
辐射定标: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L(λi)为第ii波段的辐亮度值;absCalFactori为第ii波段的绝对定标系数;DNi为第ii波段的像元灰度值;Δλi为第ii波段的等效波段宽度;
大气校正:大气校正模型分为基于图像特征、经验回归模型和大气辐射传输理论,基于大气辐射传输理论校正模型分为6S、FLASSH和MODTRAN。
影像去噪:通过建立水域的柱状图统计,对影像进行去噪处理;
水陆分离:采用自动阈值分割算法对采集到的遥感图像进行二值化以提取水体和陆地的边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无先验数据的遥感水深反演模型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潮汐改正、投影转换、建立水深点与影像对应关系的具体方法如下所示:
潮汐改正:计算公式如下:
Z=H+L+tide
其中,Z为影像过境时瞬时水深;H为海域稳态水深;L指理论深度基准面到平均海面距离;tide指影像过境时距离平均海面的瞬时潮位;
投影转换:采用坐标转换工具进行投影转换;
建立水深点与影像对应关系:假设影像左上角坐标为(x,y),多光谱波段分辨率为f,水深点A坐标为(X,Y),则水深点落在影像位置为(m,n),
m=Roundup(X-x)/f
n=Roundup(Y-y)/f
其中Roundup函数表示向上舍入数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先验数据的遥感水深反演模型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特征映射中对源域和目标域的辐射差异采用辐射值归一化处理,具体如下所示:
其中,Dtnor代表归一化后的目标域辐射值;Dt为归一化前的目标域辐射值;Dtmean为归一化前的目标域辐射值均值;Dtstd为归一化前的目标域辐射值标准差;Dsnor为归一化后的源域辐射值;Ds为归一化前的源域辐射值;Dsmean为归一化前的源域辐射值均值;Dsstd为归一化前的源域辐射值标准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3291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