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用温敏性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32841.1 | 申请日: | 202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49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沈轶;戴心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6/00 | 分类号: | A61L26/00;C08J3/075;C08L67/04;C08L87/00;C08G63/66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温敏性水 凝胶 敷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医用温敏性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聚乙二醇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混合加热后反应得到聚乙二醇分子原位吸附在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内,通过聚乙二醇分子中的氧原子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近距离接触,形成配位键;然后向其中进一步加入己内酯、丙交酯与作为催化剂的辛酸亚锡进行原位开环反应得到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聚合物;沉淀聚合物后进行冻干,将抗炎促愈分子与聚合物共同溶解混合均匀后蒸干,溶解于盐水溶液制得抗菌、消炎、止血、促愈水凝胶敷料。本发明具备广谱杀菌、有效调节炎症反应、快速止血、促进创面愈合的特点,并且有效封闭创面的多功能创面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目前创面敷料功能单一,难以同时抗菌消炎止血修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医用材料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医用温敏性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医用水凝胶制备方法及产品的缺陷和不足在于无法同时完成杀菌、止血、消炎、促愈等功能,从而协同解决微生物(特别是耐药菌)引起的创面持续感染难以治愈问题。改进的水凝胶则有利用光热剂的光热效果以产生多种功能,但增加的光热剂本身的可降解性与生物相容性,光热治疗引起的创面周围正常体细胞的炎症反应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创面敷料功能单一,难以同时抗菌消炎止血修复的不足,提出一种医用温敏性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具备广谱杀菌、有效调节炎症反应、快速止血、促进创面愈合的特点,并且有效封闭创面的多功能创面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目前创面敷料功能单一,难以同时抗菌消炎止血修复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温敏性水凝胶敷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将聚乙二醇与作为光热剂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混合加热后反应得到聚乙二醇分子原位吸附在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内,通过聚乙二醇分子中的氧原子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近距离接触,形成配位键;然后向其中进一步加入己内酯、丙交酯与作为催化剂的辛酸亚锡进行原位开环反应得到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聚合物;沉淀聚合物后进行冻干,将作为免疫调节剂的抗炎促愈分子与聚合物共同溶解混合均匀后蒸干,溶解于盐水溶液制得抗菌、止血、促愈水凝胶敷料。
所述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为四(羧基苯基)卟啉铜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u(II)tetrakis(4-carboxyphenyl)porphyrin MOF)。
所述的混合加热,具体为20℃真空搅拌环境下进行1小时。
所述的原位开环,具体为130℃环境下加热12小时。
所述的沉淀,具体为80℃热水加热环境下进行。
所述的沉淀聚合物为聚(乙二醇-L-乳酸)嵌段共聚物(PELA)与四(羧基苯基)卟啉铜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相互作用的聚合物。
所述的抗炎促愈分子,采用但不限于二甲基姜黄素、姜黄素异恶唑和吡唑衍生物、Hispolon(桑黄多酚化合物)、大黄素以及姜黄素及其衍生物与类似物。
所述的溶解,优选为在生理盐水或磷酸缓冲液中形成25%的水凝胶溶液。
技术效果
相比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将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与凝胶聚合物直接混合,或者在凝胶聚合物网络内原位合成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方法进行合成,本发明先将聚乙二醇分子原位吸附在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内,然后在进行进一步聚合反应的方法合成聚(乙二醇-L-乳酸)嵌段共聚物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聚合物。本发明同时包含光热剂(如:四(羧基苯基)卟啉铜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与免疫调节剂(如:姜黄素),在通过光热效应杀死创面病原体的同时调节创面免疫,消除光热以及病原体引起的炎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作为光热剂,更易自发降解,减少积累毒性;同时可以减少光热作用以及病原体引起的炎症,促进创面治愈。具体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328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