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囊扩张椎动脉专用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32402.0 | 申请日: | 202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83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王乃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90 | 分类号: | A61F2/90;A61F2/958 |
代理公司: | 宿州智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5 | 代理人: | 董青青 |
地址: | 266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扩张 椎动脉 专用 支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球囊扩张椎动脉专用支架,涉及血管支架领域。该一种球囊扩张椎动脉专用支架,包括气囊装置和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由支架单体连接组成,所述支架单体上设置有外侧边和内侧边,所述支架主体划分为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中的支架单体通过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均和支架单体的外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区段中的支架单体通过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和支架单体的外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和支架单体的内侧边固定连接,所述气囊装置包括气管。本发明,可解决现有支架位置定位固定困难,尤其在椎动脉处支架延伸至主血管中,导致血管发送堵塞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管支架领域,具体为一种球囊扩张椎动脉专用支架。
背景技术
血管支架是指在管腔球囊扩张成形的基础上,在病变段置入内支架以达到支撑狭窄闭塞段血管,减少血管弹性回缩及再塑形,保持管腔血流通畅的目的。部分内支架还具有预防再狭窄的作用。主要分为冠脉支架、脑血管支架、肾动脉支架、大动脉支架等。
现有的支架在使用时,在球囊扩张时,支架形变,在长度方向上发生伸缩,放置支架的位置发生变化。严重中椎动脉中的支架形变延伸入主血管中,延伸端极易发生异物堆积,造成血管堵塞。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球囊扩张椎动脉专用支架,解决了现有支架位置定位固定困难,尤其在椎动脉处支架延伸至主血管中,导致血管发送堵塞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球囊扩张椎动脉专用支架,包括气囊装置和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由支架单体连接组成,所述支架单体上设置有外侧边和内侧边,所述支架主体划分为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中的支架单体通过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均和支架单体的外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区段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第二区段中的支架单体通过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和支架单体的外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和支架单体的内侧边固定连接,所述气囊装置包括气管,所述气管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所述气管的侧壁且在第一气囊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的外壁设置有固定凸起,所述气管的侧边且在第二气囊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三气囊。
优选的,所述气管的侧壁在第一气囊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孔,所述气管的侧壁在第二气囊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孔,所述气管的侧壁在第三气囊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孔。
优选的,所述气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管孔、第二管孔和第三管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通过第一孔和第一管孔连通,所述第二气囊通过第二孔和第二管孔连通,所述第三气囊通过第三孔和第三管孔连通。
优选的,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是第二连接杆的3~6倍。
优选的,一种球囊扩张椎动脉专用支架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将整个整个装置送入锁骨大动脉一侧的椎动脉中,当装置第三气囊的一端延伸至锁骨大动脉时,通过第三管孔向第三气囊充入气体使其膨胀,拉扯气管,使得第三气囊在入锁骨大动脉和椎动脉连接处,具有堵住椎动脉防止减少出血的优点,第三气囊位置保持不动,通过第二管孔向第二气囊充入气体使其膨胀,将支架主体的第一区段撑开,在撑开过程中,固定孔挂在固定凸起,防止支架主体在撑开形变过程中,位置发生变化,偏离预设位置,接着通过第一管孔向第一气囊充入气体,使得支架主体的第二区段扩张膨胀,支架主体放置完毕后,将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第三气囊的气体排出,将气囊装置取出。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球囊扩张椎动脉专用支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第三气囊对支架主体限位,支架主体在扩张时,第二气囊,可以限制支架主体一端不随支架主体扩张而发生位置的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未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324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