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IoT设备更新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32362.X | 申请日: | 202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78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苏家男;曾奎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无锡)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1/082 | 分类号: | H04L41/082;H04L67/06;H04L67/12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温国杰 |
地址: | 6117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iot 设备 更新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AIoT设备更新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向文件服务器发送更新文件,所述文件服务器存储有多种AI模型,所述更新文件包括已注册AIoT设备的标识和所述已注册AIoT设备下载AI模型的方式;向所述已注册AIoT设备发送更新通知,使所述已注册AIoT设备从所述文件服务器下载第一AI模型并进行更新,所述第一AI模型为所述文件服务器存储的多种AI模型中的一个;根据所述已注册AIoT设备的反馈情况,确定所述第一AI模型在所述已注册AIoT设备上是否更新成功。采用本方法能够降低实现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AIoT设备更新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英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人工智能物联网(英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AIoT)技术。
AIoT是融合AI技术和物联网(英文: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技术,通过物联网产生、收集来自不同维度的、海量的数据存储于云端、边缘端,再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更高形式对的人工智能,实现万物数据化、万物智联化。AIoT最终追求的是形成一个智能化生态体系,在该体系内,实现了不同智能终端设备之间、不同系统平台之间、不同应用场景之间的互融互通,万物互融。
传统技术中,由于AIoT设备之间差异较大,可能是不同的智能终端设备,也可能采用不同的系统平台,还可能处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因此AIoT设备的更新是由人工一台一台进行的。这样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实现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实现成本的AIoT设备更新方法和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AIoT设备更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文件服务器发送更新文件,所述文件服务器存储有多种AI模型,所述更新文件包括已注册AIoT设备的标识和所述已注册AIoT设备下载AI模型的方式;
向所述已注册AIoT设备发送更新通知,使所述已注册AIoT设备从所述文件服务器下载第一AI模型并进行更新,所述第一AI模型为所述文件服务器存储的多种AI模型中的一个;
根据所述已注册AIoT设备的反馈情况,确定所述第一AI模型在所述已注册AIoT设备上是否更新成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已注册AIoT设备的反馈情况,确定所述第一AI模型在所述已注册AIoT设备上是否更新成功,包括:
若在发送所述更新通知之后的第一设定时长内接收到所述已注册AIoT设备反馈的更新状态,且在接收到所述更新状态之后的第二设定时长内接收到所述已注册AIoT设备反馈的运行结果,则判定所述第一AI模型在所述已注册AIoT设备上更新成功;
若在发送所述更新通知之后的第一设定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已注册AIoT设备反馈的更新状态,或者在接收到所述更新状态之后的第二设定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已注册AIoT设备反馈的运行结果,则判定所述第一AI模型在所述已注册AIoT设备上更新失败;
其中,所述更新状态是所述已注册AIoT设备在将所述第一AI模型代替已有的第二AI模型运行之后反馈的,所述运行结果是所述已注册AIoT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AI模型的运行结果之后反馈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判定所述第一AI模型在所述已注册AIoT设备上更新失败,则将所述已注册AIoT设备的状态从已注册修改为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AIoT设备发送的注册请求,所述注册请求包括AIoT设备的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无锡)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无锡)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323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