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人体血液循环的舌下滴液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28733.7 | 申请日: | 202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6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卢涛;邵向明;贺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东西医学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K9/00;A61P7/00;A61P39/06;A61P9/14;B82Y5/00;C12P19/08;A61K31/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林晓宏 |
地址: | 1012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人体 血液循环 舌下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人体血液循环的舌下滴液及制备方法,按重量比例将舞茸25‑35份、茯苓50‑70份、青稞50‑70份、燕麦100‑150份和松针1‑10份混合研磨后进行发酵得到醇类与多糖类物质,过滤后分装得到舌下滴液。本发明工艺简单,本发明的舌下滴液经舌下含服,静脉吸收,不通过肝代谢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具有起效快,无副作用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善人体血液循环的舌下滴液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善人体血液循环的舌下滴液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通常属于急症,主要是由于血管堵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心脏或大脑,这种情况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在心脏或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堆积有脂肪层,中风也可能是因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因此,改善血液循环功能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首要措施。
中医有观点认为,百病源于淤堵,《素问·调经论》即指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同时又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说的就是血气不和即血瘀可以产生各种疾病。翁维良教授认为各种疾病的某个类型或在其某个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瘀证侯,提出了“百病皆瘀”的观点。在临床中,活血化瘀药的普遍应用并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可以证明此观点。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未来血瘀将会亚健康人群的普遍状态。
现有改善血液循环的手段主要为法华令、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凝集的化学合成药,以及硝酸甘油等扩张血管药,具有明确副作用,且不适合日常保健服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人体血液循环的舌下滴液及制备方法,既可用于治疗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慢性疾病,又可用于养生抗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善人体血液循环的舌下滴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混合步骤:按重量比例,将舞茸25-35份、茯苓50-70份、青稞50-70份、燕麦100-150份和松针1-10份一同投入混合设备进行混合处理,得到初步混合物,
研磨步骤,将初步混合物投入研磨设备进行研磨处理,将初步混合物研磨成纳米形态的纳米级混合物,将纳米级混合物的平均粒径控制在10-100nm;
发酵步骤,将纳米级混合物转移至发酵设备的发酵室中,将发酵室的温度控制在45±2℃,在发酵过程中使舞茸中的舞茸多糖和茯苓中的茯苓多糖在发酵过程转变为β-1,3-葡聚糖,发酵160-200小时得到醇类、多糖类物质以及不可避免的存在的微量的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包括钙、铁、锌、硒、铜、维生素和磷;
分装步骤,将发酵步骤发酵得到的醇类与多糖类物质过滤后分装,得到舌下滴液;
舌下滴液按重量百分比包括5-10%的吸光度为29.65-39.65的醇类物和重量百分比含量小于0.3%的微量元素,余量为多糖类物质。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在混合步骤中:按重量比例,将所述舞茸30份、所述茯苓60份、所述青稞60份、所述燕麦120份和所述松针5份一同投入所述混合设备进行混合处理;
在发酵步骤中,将所述发酵室的温度控制在45℃,发酵时间控制在180小时,经发酵得到所述醇类与所述多糖类物质。
.一种改善人体血液循环的舌下滴液,舌下滴液是按重量比例由舞茸25-35 份、茯苓50-70份、青稞50-70份、燕麦100-150份和松针1-10份经过混合研磨后在45±2℃环境下发酵160-200小时得到的醇类物、多糖类物质以及不可避免的存在于舌下滴液中的微量的微量元素,其中,舌下滴液按重量百分比包括 5-10%的吸光度为29.65-39.65的醇类物和重量百分比含量小于0.3%的微量元素,余量为多糖类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东西医学研究中心,未经北京东西医学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287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