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工位精密钣金加工用折弯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23122.3 | 申请日: | 2022-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69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程华;韩年珍;程士弟;邱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县隆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02 | 分类号: | B21D5/02;B21D3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张娅玲 |
地址: | 238200 安徽省马鞍***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工位 精密 钣金加 工用 折弯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工位精密钣金加工用折弯装置及其方法,属于钣金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加工台,加工台的表面设置有支撑导向杆,支撑导向杆上安装有支撑横板,支撑横板上安装有液压缸,液压缸连接有联动滑块,联动滑块活动连接在支撑导向杆上,联动滑块上安装有折弯上模,折弯上模的下方设置有多工位的折弯下模,折弯下模通过联动牵引机构在限位模座内移动,限位模座安装在加工台的表面上。为了解决折弯效率低下,且折弯装置灵活性差的问题,本发明的多工位精密钣金加工用折弯装置及其方法,能实现多工位折弯的目的,提高折弯效率,且在折弯过程中,折弯下模能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微调,提高折弯装置灵活性,能满足不同情况下的折弯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钣金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工位精密钣金加工用折弯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钣金加工是钣金技术职员需要把握的枢纽技术,也是钣金制品成形的重要工序。钣金加工是包括传统的切割下料、冲裁加工、弯压成形等方法及工艺参数,又包括各种冷冲压模具结构及工艺参数、各种设备工作原理及操纵方法,还包括新冲压技术及新工艺。零件金属板材加工就叫钣金加工,金属板材加工就叫钣金加工。具体譬如利用板材制作烟囱、铁桶、油箱油壶、通风管道、弯头大小头、天圆地方、漏斗形等,主要工序有剪切、折弯扣边、弯曲成型、焊接、铆接等,需要一定几何知识。钣金件就是薄板五金件,也就是可以通过冲压,弯曲,拉伸等手段来加工的零件,一个大体的定义就是在加工过程中厚度不变的零件。相对应的是铸造件,锻压件,机械加工零件等。现有的钣金加工用折弯装置在对钣金进行折弯时缺乏有效的固定夹持机构,导致钣金进行折弯时容易发生折弯错位的问题,影响钣金加工的效率。
公开号为CN21146437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钣金加工用折弯装置,涉及钣金加工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钣金加工用折弯装置在对钣金进行折弯时缺乏有效的固定夹持机构,导致钣金进行折弯时容易发生折弯错位的问题。所述加工台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加工台的内部设置有贯通槽,所述贯通槽的内部设置有折弯转盘,且折弯转盘与加工台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折弯转盘下端的主轴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折弯转盘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定位夹板,且两个定位夹板均位于加工台的上端。但是上述专利存在以下缺陷:
在对待加工件进行折弯时,不能多工位折弯,导致折弯效率低下,且折弯下模多为固定结构,在折弯过程中,折弯下模不能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微调,导致折弯装置灵活性差,不能满足不同情况下的折弯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工位精密钣金加工用折弯装置及其方法,能实现多工位折弯的目的,提高折弯效率,且在折弯过程中,折弯下模能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微调,提高折弯装置灵活性,能满足不同情况下的折弯需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工位精密钣金加工用折弯装置,包括加工台,所述加工台的表面设置有支撑导向杆,所述支撑导向杆的上端安装有支撑横板,所述支撑横板上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有联动滑块,所述联动滑块活动连接在支撑导向杆上,所述联动滑块通过螺栓安装有折弯上模,所述折弯上模的下方设置有多工位的折弯下模,所述折弯下模通过联动牵引机构在限位模座内移动,所述限位模座安装在加工台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牵引机构包括牵引推拉组件、联动转化组件和精密微调组件,所述牵引推拉组件安装在限位模座上,所述牵引推拉组件通过联动转化组件联动精密微调组件,所述精密微调组件用于微调折弯下模。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推拉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旋转圆盘、牵引滑块和联动支架,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限位模座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安装有旋转圆盘,所述旋转圆盘上安装有牵引滑块,所述牵引滑块的外围设置有联动支架,所述联动支架套在牵引滑块上且联动支架活动连接牵引滑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县隆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和县隆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231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