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上风电基础的防冲刷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21510.8 | 申请日: | 2022-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3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沙德生;张庆;李芊;王玉玉;邹歆;梁晏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E02D27/52;E02D31/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朱海临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上 基础 冲刷 结构 | ||
本发明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海上风电基础的防冲刷结构,包括桩基础,及设置在桩基础外的翼型防冲刷柱;所述翼型防冲刷柱包括曲面体、上顶盖和下底板,曲面体、上顶盖和下底板封闭形成空心腔体,曲面体由对称的两弧形曲面构成;在上顶盖和下底板上开有用于容纳桩基础的圆孔;曲面体的弧形曲面为仿翼形结构;曲面体上与水流方向相对的前表面为凸弧型面,与水流方向相背的后表面为凹弧型面,且凹弧型面为弧形渐缩面,凸弧型面的长度小于弧形渐缩面的长度。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翼型防冲刷柱,延后或避免了海底水流冲刷桩基础后的流动分离,进而避免了冲刷坑的形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上风电基础的防冲刷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海上风电的规模及相关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受海底水流的冲刷影响,海上风电的基础周围容易形成冲刷坑,导致基础的埋深减小,进而影响风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目前,传统的海上风电基础防冲刷措施,多是通过在基础范围内铺设防护层以提高抗冲刷能力,比如在防护区内铺设石块、混凝土块、沙袋、混凝土铰链排等;或是通过降低防护区内的水流流速来达到防冲刷的目的,比如基础前导流板防护等。传统的海上风电基础防冲刷措施普遍防护效果一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上风电基础的防冲刷结构,依据卡门涡街的形成原理,通过翼型结构,避免在海上桩基础周围形成海底水流的冲刷坑,达到基础防冲刷的目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海上风电基础的防冲刷结构,包括桩基础,及设置在桩基础外的翼型防冲刷柱;
所述翼型防冲刷柱包括曲面体、上顶盖和下底板,曲面体、上顶盖和下底板封闭形成空心腔体,曲面体由对称的两弧形曲面构成;在上顶盖和下底板上开有用于容纳桩基础的圆孔;
曲面体的弧形曲面为仿翼形结构;
曲面体上与水流方向相对的前表面为凸弧型面,与水流方向相背的后表面为凹弧型面,且凹弧型面为弧形渐缩面,凸弧型面的长度小于弧形渐缩面的长度。
进一步,曲面体内设有多个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上顶端焊接于翼型防冲刷柱的上顶盖,所述连接机构下底端焊接于翼型防冲刷柱的下底板,侧面一端焊接于曲面体的内表面,另一侧焊接于桩基础外壁。
进一步,所述圆孔中心位于曲面体最大厚度位置处。
进一步,凹弧型面的顶点到后表面末端的轴向距离为仿翼型结构弦长的2/3。
进一步,所述翼型防冲刷柱的高度为6~10m,一半位于海床上部,另一半位于海床内部。
进一步,所述翼型防冲刷柱的材质为耐腐蚀金属材料。
进一步,所述翼型防冲刷柱壁厚大于40mm。
进一步,所述翼型防冲刷柱的外表面为非光滑面。
进一步,当海底水流方向多变时,凸弧型面为圆凸弧型面,圆凸弧型面为与桩基础同心、同曲率的曲面,翼型防冲刷桩为具有多个翼型尾缘的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215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焊接冷却时间的测试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道及腔体气密性测试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