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向元器件成形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18698.0 | 申请日: | 2022-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8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梅;邓祥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1/00 | 分类号: | B21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和欢庆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向 元器件 成形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向元器件成形装置,属于电子元器件的装配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轴向元器件成形依赖员工手工操作,生产效率和成品率低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底座、支撑座、支撑柱、压柱模块、支架模块,支撑座设置在底座上,支撑座上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下端连接有压柱模块,支架模块设置在底座上,压柱模块与支架模块上下对应。本发明的引脚成形装置可成批量地,按照设定的参数对轴向元器件的引脚进行折弯成形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品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元器件的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轴向元器件成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绝对大部分电子元器件引线成形作业都是借用成形钳子手工完成,这对员工本人的成形技术水平要求很高。
工作人员间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即便是同一位熟练工,在不同的时间段成形出来的品质也参差不齐,很容易出现引线与元器件本体轴线平行度不一致,引线折弯处与元器件根部距离不等,引线与板面不垂直等问题。
元器件一旦成形不合格,需进行二次成形,二次成形不合格,可能就要面临报废局面,加大了物料成本,降低了成形效率,同时对产品的成品率形成巨大的挑战。
过度依赖员工的成形技术是目前成形操作的一个弊端。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轴向元器件成形装置,在保证成形精度的同时解决过度依赖手工的问题,减少不可控的人为因素,提高成形效率,大大提高整个电子装联过程中的品质可控程度。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轴向元器件成形装置,包括底座、支撑座、支撑柱、压柱模块、支架模块,支撑座设置在底座上,支撑座上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下端连接有压柱模块,支架模块设置在底座上,压柱模块与支架模块上下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杆,连接部和第二支撑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杆垂直于底座设置,第一支撑杆的中心和所述支架模块的中心均位于同一轴线上,第二支撑杆平行设置在底座的上方。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杆上设有垂直于底座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第二支撑杆的水平轴线上,所述支撑柱设置在通孔内。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轴向元器件成形装置还包括压杆,所述压杆的一端和所述支撑座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柱模块包括第一压柱和第二压柱。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模块包括固定支架和滑动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模块上设有滑动定位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定位模块上设置有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定位模块包括第一滑动定位模块和第二滑动定位模块,第一滑动定位模块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第二滑动定位模块设置在所述滑动支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1)本发明的轴向元器件成形装置可成批量地,并且按照设定的参数对轴向元器件的引脚进行折弯成形的准确操作,且生产效率高和成品率高。
(2)本发明通过对压柱模块、支架模块和滑动定位模块的调整,可以适应本体不同长度、不同高度、引脚不同粗细的轴向元器件,也可以适应不同元器件引脚的折弯尺寸,或是元器件左右两侧的不同折弯距离,可适应尺寸范围灵活,通用性强。
(3)本发明的成形边条可以夹持固定元器件的引脚,保证引脚成形加工的一致性,降低次品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186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