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锁紧对可变电容器电容量影响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18373.2 | 申请日: | 2022-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0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许鹏;刘杰;马健;陈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市技术监督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R31/64 | 分类号: | G01R31/64;G01R1/04;G01L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太兆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08 | 代理人: | 张洪年 |
地址: | 239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测 可变电容器 容量 影响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电子元器件的检测领域,更为具体的说是涉及用于检测锁紧对可变电容器电容量影响的装置,包括电容器固定夹具、钻夹头,还包括有静态扭矩传感器、电机驱动以及传动轴,所述电机驱动通过传动轴与静态扭矩传感器固定连接,所述静态扭矩传感器下端与钻夹头固定连接;还包括有一对电容器极片夹,所述电容器极片夹一端连接至电容量检测器的接口,另一端固定在待测电容器的极片上。采用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后能够将电容器稳定固定下来,并通过结构设计,利用静态扭矩传感器的参与,提供准确的扭转力矩数据,从而有效避免人工测量误差大,固定难度高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电子元器件的检测领域,更为具体的说是涉及用于检测锁紧对可变电容器电容量影响的装置。
背景技术
可变电容器也称为可变电容,通过改变极片之间的相对有效面积或者片间距离使得电容量发生变化。可变电容器一般均包括有动片、定片和绝缘介质三个部分,动片和定片的相对角度发生变化就可以改变电容器的电容量。
在一种可变电容器中,锁紧螺母是控制电容器电容量是否可变的关键结构。当锁紧螺母未锁紧时,电容器的电容量可以改变;当锁紧螺母锁紧时,电容器的电容量无法改变。
但是,由于电容器一种精密的电子元器件,锁紧螺母的状态变化就可能会对电容器的电容量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是不利的。所以在可变电容器的检测中,这一电容量的改变应该在允许的极小范围内,最佳状态为不发生改变。具体而言,是将动片置于相当于标称最大电容量40%至60%的位置,然后以施加力矩的方式使驱动机构锁紧,并测量一次电容量C1;之后再以顺时针施加力矩的方式使驱动机构锁紧,并再次测量一次电容量C2;最后以逆时针施加力矩的方式使驱动机构锁紧,并重测一次电容量C3。
分别比较C2、C3与C1,其变化量应该在相关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目前,这种检测主要依赖人工操作。检测呈现出扭矩施加困难,转动角度误差大,转动速度不均匀,以及不同实验员检测结果存在差异等缺点。这些缺点最终体现在目前行业内可变电容器安装检测结果误差大,可靠性低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找到一种可以自动化的用于检测锁紧对可变电容器电容量影响的装置,从而能够替代人工操作,提高检测准确度,降低检测对操作人员的依赖性。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检测锁紧对可变电容器电容量影响的装置,包括电容器固定夹具、钻夹头,所述电容器固定夹具由一个可容纳可变电容器的槽构成,所述钻夹头带有与电容器转轴匹配的固定槽孔;还包括有静态扭矩传感器、电机驱动以及传动轴,所述电机驱动通过传动轴与静态扭矩传感器固定连接,所述静态扭矩传感器下端与钻夹头固定连接,从而形成电机驱动、传动轴、静态扭矩传感器、钻夹头组成的共转动体;还包括有一对电容器极片夹,所述电容器极片夹一端连接至电容量检测器的接口,另一端固定在待测电容器的极片上。
电容器极片夹以及电容量检测器均为现有的电容检测技术,可以直接使用。同样,静态扭矩传感器是现有的扭矩测定工具,可以测定传动轴的转动扭矩,从而精确控制转动扭矩大小。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电容器固定夹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滑动槽;还包括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卡和头,分别为第一卡和头和第二卡和头,所述第一卡和头与第二卡和头可移动地设置在同一光滑表面的基台上,所述卡和头移动方向与底座滑动槽方向垂直;还包括有止动限位器,所述止动限位器将第一卡和头和第二卡和头固定在某一特定的位置上。
第一卡和头与第二卡和头配合形成对电容器的固定效果,电容器卡和在第一卡和头与第二卡和头之间,从而实现在在第一卡和头和第二卡和头移动轴向上的固定。同时,通过基台在滑动槽内的滑动,可以调整电容器在垂直于第一他卡和头和第二卡和头移动轴方向上的移动。这两个运动和调整就实现了电容器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市技术监督检测中心,未经滁州市技术监督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183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