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鱼稻共生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15087.0 | 申请日: | 202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68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赵凇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凇民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K61/10;A01K61/59;A01K69/08;A01C23/04;G01K13/00;G01K1/14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洪中清 |
地址: | 121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生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稻共生系统,涉及鱼稻共生系统技术领域;为了便于更好的监测管理;该系统包括中央控制模块、多个管理监测设备和多组区域围栏,所述管理监测设备设置在区域围栏内侧,所述区域围栏的拐角处设置有用于固定区域围栏的固定桩;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现场情况规划种植、养殖区域;根据规划的区域架设区域围栏及固定桩。本发明由于三个温度传感器通过相同规格的弹力绳串联于安装架与重力座之间,即便水位发生变化,三个温度传感器能够通过弹力绳的形变仍保持等距分布状态,从而便于对浅层水区、中层水区、深层水区进行监测,以利于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利于提升产量,保障了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稻共生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鱼稻共生系统。
背景技术
鱼稻共生系统是一种自我平衡的生态系统,该种植、养殖方案通常是先将秧苗插进了稻田,再将鱼苗放入稻田中养殖,鱼的活动对水稻有除草、松土、保肥施肥、促进肥料分解、利于水稻分蘖和根系发育、控制病虫害的作用,稻草又能够为鱼儿遮阴蔽日,达到了相互改善环境的目的,最终实现稻、鱼的共同丰收;
在鱼稻共生技术中,除了两者相互改善环境之外,对水体温度的把控也尤为重要,由于鱼是冷血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生活水域的温度变化而变化,水温的变化直接影响鱼的代谢程度,影响摄食和成长,过高过低的温度都会使鱼类死亡,因此,需要通过人工量测或装置自动监测的方式对水温进行管理把控;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10525684.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禾花鱼稻田生态养殖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利用摄像器实时监控禾花鱼稻田场景、禾花鱼群图像数;利用检测设备实时采集禾花鱼稻田水位、水温、水质数据;利用消毒器对禾花鱼稻田进行定期水体消毒;利用投饲机对禾花鱼进行定时、定量投食;利用判断程序根据采集的禾花鱼群图像判断禾花鱼稻田养殖状态情况;利用评估程序评估禾花鱼稻田等级;利用显示器显示采集的禾花鱼稻田水温、水位、水质、监控视频数据。上述专利中的系统存在以下不足:虽能够获取水温等一系列数据,但是,由于水温的高低还受到水位以及区域的影响,单一点位的监测并不能够获取到可靠的水体信息,固还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鱼稻共生系统和管理监测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鱼稻共生系统,包括中央控制模块、多个管理监测设备和多组区域围栏,所述管理监测设备设置在区域围栏内侧,所述区域围栏的拐角处设置有用于固定区域围栏的固定桩;所述管理监测设备包括:
安装架,安装架布置于区域围栏内侧的中心位置;
侧支撑臂,所述侧支撑臂的一端固定于安装架的圆周外壁上,多个侧支撑臂沿安装架的外侧呈均匀圆周分布设置,所述侧支撑臂底部固定有固定扣;
环形气囊浮子,所述环形气囊浮子的截面呈“8”形结构,固定扣呈与环形气囊浮子上半部形状适配的弧形结构,环形气囊浮子顶部可拆卸的安装于固定扣内;
重力座,重力座设置于安装架下方,重力座底端设置有锥形头;
温度传感器,所述安装架与重力座之间依次设置为浅层水区、中层水区、深层水区,三个温度传感器通过相同规格的弹力绳串联于安装架与重力座之间,并且三个温度传感器分别布置于浅层水区、中层水区、深层水区内,温度传感器通过有线传输或无线传输的方式将监测信息传输至中央控制模块。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顶部安装有施肥机构,所述施肥机构包括:
施肥器,所述施肥器固定于安装架顶部外壁,施肥器顶部圆周外壁上设置有多个肥料输出端,施肥器内设置有储肥室,储肥室与肥料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输送肥料的泵体;
施肥管,施肥管安装于施肥器的肥料输出端处,施肥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施肥管通断的控制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凇民,未经赵凇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150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