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堤脚既有垂直防冲结构设防标准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14330.7 | 申请日: | 202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0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华;蒋天华;魏小旺;倪澜飚;江会昌;吴兴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勘测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2D27/40 | 分类号: | E02D27/40;E02D31/00;E02D27/1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卓然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22 | 代理人: | 凌赵华 |
地址: | 310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既有 垂直 结构 设防 标准 方法 | ||
1.一种提高堤脚既有垂直防冲结构设防标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以一定的施工作业方式进行施工,挖除施工过程中新横向密排短桩与新纵向密排长桩的打桩位置处的障碍物;
步骤二、按顺序以预定方向逐根打设新横向密排短桩和新纵向密排长桩;
步骤三、在新纵向密排长桩与既有垂直防冲结构之间进行填充;
所述步骤一中所述的施工作业方式包括水中作业和修筑挡水围堰后干地作业;
所述步骤二中新横向密排短桩的预定插打方向为从既有垂直防冲结构的一侧延伸至外江一侧的方向或者其相反方向;
所述步骤二中采用的新横向密排短桩和新纵向密排长桩的材质为木质、钢筋混凝土材质或塑钢等材质,如木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桩、混凝土灌注桩、钢板桩、塑钢板桩等;
所述新纵向密排长桩,桩与桩之间相互紧靠,布置于既有垂直防冲结构的外江(海)受冲刷的一侧;
所述新横向密排短桩,垂直或接近垂直布置于既有垂直防冲结构与所述新纵向密排长桩之间,桩长短于新纵向密排长桩,桩顶高程齐平于或略低于新纵向密排长桩;
所述新纵向密排桩的顶高程低于既有垂直防冲结构顶高程与原设计冲刷高程之间的平均高程;
所述新横向密排短桩与所述新纵向密排长桩,形成连续“∏”型的堤脚防冲结构,其中所述新纵向密排长桩为“∏”型中的上横线下的两根竖线的间距记为B,所述新横向密排短桩为“∏”型中的竖线长度记为A,该结构的B不短于A;
所述步骤三中的所述的填充具有两种方式,分别为填料填充和自然冲淤;
采用填料填充的填料材质可以为土料、砂料、石料,或土石混合的混合料,或网兜装的石料,或织物编织袋装的土石料,或水泥混凝土浇筑的预制块体,或混凝土;
所述步骤三中若采用填料填充,靠近密排桩一侧填料的填筑顶高程不高于密排桩的设计顶高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堤脚既有垂直防冲结构设防标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式采用水中作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堤脚既有垂直防冲结构设防标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新横向密排短桩和新纵向密排长桩采用密排木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堤脚既有垂直防冲结构设防标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新横向密排短桩之间的间距为新纵向密排长桩与既有垂直防冲结构之间的间距的二至十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堤脚既有垂直防冲结构设防标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作业中采用填料对所述新纵向密排长桩与既有垂直防冲结构之间进行填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堤脚既有垂直防冲结构设防标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填筑所采用的填充材料为土石混合的混合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堤脚既有垂直防冲结构设防标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密排桩的桩顶无现浇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等胶结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堤脚既有垂直防冲结构设防标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新横向密排短桩和新纵向密排长桩均采用密排木桩,所设置的新横向密排短桩为双排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勘测设计院,未经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勘测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1433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