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重金属优先吸附的废弃绿茶生物炭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13463.2 | 申请日: | 2022-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7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 发明(设计)人: | 薛向东;丰兆睿;洪舒晨;程若童;方程冉;宋亚丽;许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技学院 |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30;C02F1/28;C02F101/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达联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61 | 代理人: | 王明珍 |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重金属 优先 吸附 废弃 绿茶 生物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生物炭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重金属优先吸附的废弃绿茶生物炭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炭化处理:将茶叶渣炭化,得到炭化颗粒;S2、活化处理:将炭化颗粒活化,得到活化产物;S3、洗涤处理:将活化产物洗涤,得到炭颗粒;S4、混合处理:将炭颗粒与纳米零价铁混合,得到绿茶生物炭。本发明依次通过化处理、活化处理、洗涤处理和混合处理制得绿茶生物炭,在活化处理加入活化剂,在混合处理将炭颗粒与纳米零价铁混合,且活化剂由氢氧化钾溶液、氯化锌溶液和结晶硫酸镁溶液,制备的绿茶生物炭对重金属离子具有优异的吸附和清除能力,且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炭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重金属优先吸附的废弃绿茶生物炭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含有重金属的废水被排放到水环境中,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的消费量也逐渐增大,尤其是绿茶,深受人们的喜爱,而绿茶在生产、消费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茶叶渣,茶叶渣中碳含量大约为50%,可以制备成生物炭,用于对废液中的重金属进行吸附,实现了变废为宝。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吸附重金属的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授权公告号CN111318272B),该专利技术通过大量试验筛选,充分利用柚子皮等废弃物,变废为宝,通过优选工艺制备得到。本发明通过对比实验筛选结果表明,柚子皮经过特定工艺改性后的生物炭相比未改性的生物碳具有更好的孔隙结构和重金属的吸附能力,但是其岁重金属的吸附效果不高,不能快速地完成对重金属的去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重金属优先吸附的废弃绿茶生物炭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重金属优先吸附的废弃绿茶生物炭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炭化处理:取茶叶渣用热水浸泡后,再用去离子水洗净,放入到105±2℃的烘干箱中烘干,粉碎后过40目筛,送入管式反应炉中,并通入氮气加热至550±10℃,恒温30min后降至室温,研磨至150~450um,得到炭化颗粒;
S2、活化处理:按照质量比1:3将S1步骤中得到的炭化颗粒浸渍在活化剂中,并在60℃恒温下浸渍12h,过滤并在120℃下烘干10h,再置于管式反应炉中,并通入氮气加热至650±10℃,恒温60min后降至室温,得到活化产物;
S3、洗涤处理:将S2步骤中得到活化产物加入到1mol/L的稀盐酸中,并用磁力搅拌机搅拌12h,通过抽滤装置分离后再用去离子水搅拌8h后,再次进行抽滤,至抽滤液至6~7即可,最后放入烘干箱内120℃干燥即可制得炭颗粒;
S4、混合处理:将炭颗粒与纳米零价铁按照质量比2:1混合后,研磨过筛至60-80um,压制成型即得到绿茶生物炭。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4步骤中纳米零价铁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S41、按照重量份将5份FeSO4·7H2O和50份去离子水加入至反应釜中,再加入20份无水乙醇,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
S42、再将2份NaBH4溶于浓度为0.1%的NaOH溶液中,以1drop/s的速度滴入到反应釜中,并同时通入氮气,在滴加的过程中一直搅拌溶液,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20min;
S43、再用去离子水清洗三遍,用磁铁吸引法分离溶液和固体,将得到的黑色固体放入真空冷冻干燥箱24h后取出即可。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1和S2步骤中在加热前通入氮气,以排出炉腔内的氧气,防止其氧化,在加热的过程中,持续通入氮气以保持无氧环境,氮气流速为20ml/min,其升温速度为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技学院,未经浙江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134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