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转运用吸痰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11802.3 | 申请日: | 2022-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2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 发明(设计)人: | 周署霞;陈瑜;许兆军;詹晔斐;俞丽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J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6 | 代理人: | 张强 |
| 地址: | 3150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转运 用吸痰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转运用吸痰装置,包括带有负压功能的箱体,箱体的内部设有用于装载痰液的集痰桶,集痰桶的外部设有桶盖,桶盖的一侧设有用于吸收患者痰液的吸痰管,吸痰管包括吸痰部、连接部和插入部,连接部的内部设有可在其内部自由滑动的滑动内环,滑动内环的外壁与连接部的内壁相互接触,此便携式转运用吸痰装置中,痰液从吸痰部流经连接部的内部后,将会推动位于连接部内部的滑动内环进行滑动,当吸痰管的内部发生堵塞现象时,医护人员可通过调整负压装置的负压大小,即可带动连接部内部的滑动内环进行轻微滑动,对吸附于连接部内壁的半凝结痰液进行刮除,进而减小吸痰管内部痰液堵塞的可能性,有利于吸痰装置的正常运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转运用吸痰装置。
背景技术
吸痰术指经口腔,鼻腔,人工气道(气管切开术)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适应症于昏迷病人、痰液特别多有窒息可能的情况、需气管内给药,注入造影剂或稀释痰液的病人。
吸痰器主要有电源开关和手控开关,利用负压原理进行吸痰和口腔护理,简单易学。用于对伤病员进行常规吸痰、气管切开等处理,适用于部队战救医疗以及医院或家用有呼吸道粘液或呕吐时的及时吸痰处理。
目前,临床上完成吸痰操作都是通过固有的负压系统,连接负压吸痰装置来完成,这就必须要求该医疗环境有负压设计接口。在没有负压设备的情况下临床也会采用移动式电动吸痰装置来完成,该设备通常体积较大,携带较为不便,并且,由于痰液自身具有一定黏性,在对体内痰液较多的病人进行吸痰时,痰液通过管道的过程中,较低的压力可能使痰液静置一小段时间,此时的痰液易转变为半凝结状态,可能吸附在管道内壁上进行形成管道内堵塞,进而影响吸痰装置的正常运行,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携式转运用吸痰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转运用吸痰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转运用吸痰装置,包括带有负压功能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用于装载痰液的集痰桶,所述集痰桶的外部设有桶盖,所述桶盖的一侧设有用于吸收患者痰液的吸痰管,所述吸痰管包括吸痰部、连接部和插入部,所述连接部的内部设有可在其内部自由滑动的滑动内环,所述滑动内环的外壁与连接部的内壁相互接触,医护人员可通过调整负压装置的负压大小,即可带动连接部内部的滑动内环进行轻微滑动,对吸附于连接部内壁的半凝结痰液进行刮除,进而减小吸痰管内部痰液堵塞的可能性,有利于吸痰装置的正常运作。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的外部设有磁环,所述磁环可在连接部的外部自由滑动,且所述磁环与连接部内部的滑动内环相互吸引,所述连接部的外壁上设有呈弧形的凸条,且所述凸条贯穿磁环,连接部内部的气压压会使滑动内环带动磁环共同滑动,连接部外部的磁环将沿着凸条进行转动,进一步加大了对连接部内部痰液的清洁效率。
优选的,所述滑动内环的一侧设有多个圆球,所述圆球的圆弧面均与连接部的内壁互相接触,在滑动内环转动的过程中,圆球也随之转动,且不间断地对连接部内壁进行擦拭,有利于减小管道内痰液堵塞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凸条的一侧设有多个在磁环滑动的过程中,与磁环相抵挡的抵挡块,所述抵挡块包括斜面部,且所述抵挡块的宽度与凸条的直径相等,在磁环滑动至与抵挡块的斜面部相互抵挡时,此时的磁环与连接部之间的压力增加,更利于在磁环滑动中对连接部内部的痰液刮除。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的管径小于吸痰部的管径,这使得在负压装置工作的状态中,位于连接部内部的气压大于吸痰部的气压,更利于箱体内的负压推动滑动内环在连接部的内部移动,减小痰液堵塞的可能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118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