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驱系统和交通工具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09983.6 | 申请日: | 202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1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贺文涛;高军;张继军;尚达权;莫理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0 | 分类号: | B60K1/00;B60K17/04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黄国豪 |
地址: | 519085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系统 交通工具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驱系统和交通工具,电驱系统包括电机装置、减速器装置、电机控制装置和电源总成,减速器装置位于电机装置的轴向前端并与电机装置连接,电机控制装置位于电机装置的轴向后端;电源总成包括壳体组件、充电模块、DC‑DC模块和配电模块,壳体组件位于电机装置的外壁的径向外侧,充电模块、DC‑DC模块和配电模块均位于壳体组件内。利用电机控制装置集成布置在轴向后端,电源总成位于电机装置的径向外侧,本方案不仅有效降低重心,提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且提高了电驱系统的集成化程度和小型化,可适用于更广泛的车型和交通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驱系统和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新能源交通工具因其不燃烧汽油或柴油产生动力,故具有环保、污染小等诸多特点,且在水能、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新能源发电大力推广应用下,诸多新能源交通工具在逐渐推广应用,如新能源电动轿车、新能源电动客车、新能源电动货车、新能源电动清洁车、新能源电动轨道交通工具、新能源电动飞行交通工具、新能源电动航运交通工具等。
新能源交通工具的电驱系统一般配备有电池、电机控制装置、电机、变速器和动力产生装置,电机控制装置内的功率管接收电池输出的直流电,并将直流电逆变转换成交流电向电机输出,继而电机输出旋转驱动力带动动力产生装置如车轮、桨叶等,实现带动交通工具行进。
而随着交通工具对电驱系统的更进一步的集成,在常规驱动总成与电源总成七合一结构设计中,现有大都使用叠层结构设计或者整体平铺设计,使用叠层结构设计驱动总成与电源总成七合一整体高度偏高,如图1所示的叠层布置,底部为减速器与电机,中层为电机控制器, 顶层则为充电机(OBC)、DC-DC模块和配电模块(PDU),或如图2所示的具有较厚层高的电源总成布置,将电机控制器、充电模块、DC-DC模块和配电模块均集中布置,从而导致整体高度偏高。
这样的堆叠布置的电气系统导致设备整体重心偏上,导致安装孔受力严重,外壳受力位置容易出现断裂的风险,需要额外增加加强筋,影响整机重量、增加成本,而使用平铺结构设计驱动总成与电源总成七合一整体占据电动车内部空间偏大,影响整车布局,不利于多车型共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度集成化的电驱系统。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电驱系统的交通工具。
为了实现本发明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驱系统,包括电机装置、减速器装置、电机控制装置和电源总成,减速器装置位于电机装置的轴向前端并与电机装置连接,电机控制装置位于电机装置的轴向后端;电源总成包括壳体组件、充电模块、DC-DC模块和配电模块,壳体组件位于电机装置的外壁的径向外侧,充电模块、DC-DC模块和配电模块均位于壳体组件内。
由上述方案可见,将减速器装置设置在电机装置的轴向前端,电机控制装置集成布置在电机装置的轴向后端,继而可充分利用电机装置的轴向空间,因此不仅可将电源总成壳体组件设置电机装置的径向空间上,充分利用电机装置的径向空间,并将电源总成的器件呈单层扁平平铺布置,即将充电模块、DC-DC模块位于电机装置的外壁的径向外侧上方,将配电模块位于电机装置的外壁的径向外侧且位于动力输出轴上侧,不仅有效降低重心,也有利于减轻重量、减小体积,提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且提高了电驱系统的集成化程度和小型化,便于整车安装布局,增加车辆空间有效利用率,可适用于更广泛的车型和交通工具。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减速器装置设置有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动力输入端位于电机装置的轴向前端并与电机装置的输出轴连接,动力输出端位于电机装置的输出轴的径向外侧,动力输出端的外侧设置有动力输出轴安装位,动力输出轴安装位位于电机装置的外壁的径向外侧;充电模块和DC-DC模块位于电机装置的上方,配电模块位于动力输出轴安装位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099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