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卷轴无尘布的自动粘尘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03816.0 | 申请日: | 202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3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马传顺;马勋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保视丽无尘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16/00 | 分类号: | B65H16/00;B65H20/02;B65H18/08;B65H23/038;B65H23/26;B65H27/00;D06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赵程诚 |
地址: | 36102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卷轴 无尘布 自动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卷轴无尘布的自动粘尘设备,涉及无尘布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机架、粘尘机构以及输送机构,输送机构设置于机架以用于输送物料,粘尘机构分为位于物料上侧的上粘尘机构以及位于物料下侧的下粘尘机构,通过上粘尘机构以及下粘尘机构对输送机构上的物料端面的粉尘进行粘附去除。本申请具有提高卷轴无尘布除尘效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尘布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卷轴无尘布的自动粘尘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无尘布一般指无尘擦拭布。无尘布又名无尘擦拭布,由100%聚酯纤维双编织而成,表面柔软,易于擦拭敏感表面,摩擦不脱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及清洁效率。
相关技术中无尘布在裁切收卷成盘状后,其轴向端部仍存留有部分细毛等杂物,目前的解决手段是通过手动进行清理清除,效率低下,因此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卷轴无尘布的除尘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卷轴无尘布的自动粘尘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卷轴无尘布的自动粘尘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卷轴无尘布的自动粘尘设备,包括机架、粘尘机构以及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设置于机架以用于输送物料;所述粘尘机构包括粘尘膜、放卷辊、压辊、收卷辊以及驱动装置,所述放卷辊、压辊、收卷辊均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粘尘膜于放卷辊放出,并经过压辊后于收卷辊上卷收,所述压辊以用于驱使粘尘膜的粘附面与物料面接触,所述驱动装置与收卷辊连接以驱动收卷辊转动收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输送机构的输送作用,带动物料向前行进,通过粘尘机构自动对物料进行自动化的粘尘去除,其实施方式是通过通过驱动装置、放卷辊、压辊以及收卷辊实现带动粘尘膜的运动,利用压辊将压着粘尘膜与物料接触,利用粘尘膜的粘附作用将物料上的粉尘粘附去除,然后粘附有粉尘的粘尘在收卷辊处再收卷回收处理,如此将对物料进行自动化的除尘处理,提高卷轴无尘布的除尘效率。
优选的,所述粘尘机构分为位于物料上侧的上粘尘机构以及位于物料下侧的下粘尘机构,所述上粘尘机构以及下粘尘机构均包括粘尘膜、放卷辊、压辊、收卷辊以及驱动装置,所述上粘尘机构中的粘尘膜经过对应压辊下端;所述下粘尘机构中的粘尘膜经过对应压辊的上端,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若干段间隔设置的传送带,所述下粘尘机构的压辊位于任意相邻两段传送带之间,且上端面与传送带上端面齐平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上粘尘机构以及下粘尘机构对物料的两端面进行粘尘,减少翻面粘尘的过程,进一步提高除尘效率。而由于位于输送机构需要起到输送以及承载作用,使得物料下侧的粘尘操作就变得复杂,因此将输送机构设置呈若干段,在相邻两段传送带之间设置下粘尘机构对物料下端面进行除尘,同时该位置的下粘尘机构中的压辊不仅仅是使得粘尘膜与物料下端面接触,同时在此处压辊也是作为支撑以及输送作用,下粘尘机构与传送带的布局更为紧凑合理,同时也进一步提高除尘效率。
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还沿物料行进方向设置有若干以用于牵引粘尘膜的导料辊,所述压辊沿物料行进方向排布设置有若干件,所述粘尘膜依次间隔穿设至各压辊以及导料辊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机架上设置若干导料辊,利用导料辊的牵引作用,同时设置若干压辊,延长自动粘尘设备的生产线长度,增加粘尘膜与物料的接触点,更充分的对物料进行粘附除尘作用。
优选的,各所述导料辊上均设置有防粘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粘尘膜的导料过程中,粘尘膜在压辊处是粘尘面位于压辊外侧以使得粘尘膜的粘附面与物料端面接触,因此粘尘膜在绕至导料辊处时,粘尘膜的粘附面是与导料辊表面接触的,为减少粘尘膜的粘附面上的胶粘至导料辊上,将在导料辊上设置有防粘层。
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还安装有以用于下压物料的辅助辊,所述辅助辊位于下粘尘机构的压辊的正上侧;所述辅助辊以及上粘尘机构的压辊上侧均设置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以用于控制辅助辊以及压辊进行弹性升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保视丽无尘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保视丽无尘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038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衣芽孢杆菌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物质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