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体特征参数的互动区域自动调节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02804.6 | 申请日: | 202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15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尹一笑;曹江敏;冯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唱画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9/31 | 分类号: | H04N9/31;G06F3/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人体 特征 参数 互动 区域 自动 调节 方法 设备 | ||
1.一种基于人体特征参数的互动区域自动调节方法,由可显示可互动区域的多媒体设备执行,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1,获取人体特征参数,确定对应的人体的可操作高度;
A2,显示包含有可互动区域的显示画面,获取所述可互动区域上边沿的第一调整范围,获取所述显示画面下边沿的第二调整范围;
A3,根据所述可操作高度、所述第一调整范围和所述第二调整范围,确定调整方案,并根据所述调整方案调整可互动区域至可操作高度以下;
在A3中,比较所述可操作高度、所述第一调整范围和所述第二调整范围,若所述可操作高度位于所述第一调整范围内,则自动控制机械调整多媒体设备,使显示画面整体向下移动并使所述可互动区域位于可操作高度以下;
若所述可操作高度位于所述第一调整范围以下且位于所述第二调整范围以上,则自动控制机械调整多媒体设备和/或控制所述可互动区域竖直移动和/或缩小至可操作高度以下;
若所述可操作高度位于所述第一调整范围以下且位于所述第二调整范围内,则先自动控制机械调整多媒体设备然后控制互动区域竖直移动和/或缩小至可操作高度以下;
所述第一调整范围为可互动区域上边沿随所述多媒体设备机械运动而达到的最大竖直高度范围;所述第二调整范围为显示画面下边沿随所述多媒体设备机械运动而达到的最大竖直高度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体特征参数的互动区域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媒体设备为投影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B1,获取由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包含有完整用户身体的拍摄图像;依据所述拍摄图像,使用图像算法,获取人体特征参数,并确定对应的人体的可操作高度;
B2,投射包含有可互动区域的投影画面,调整投影高度或投射角度,计算可互动区域上边沿的第一调整范围,并记录投影画面下边沿的第二调整范围;
B3,根据所述可操作高度、所述第一调整范围和所述第二调整范围,确定对应的调整方案,并根据所述调整方案调整可互动区域至可操作高度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体特征参数的互动区域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B1中,所述投影设备根据所述拍摄图像,按照openpose算法检测人体肩膀高度和手臂长度,并以肩膀高度加手臂竖直长度作为对应的人体的可操作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体特征参数的互动区域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B1中,所述投影设备根据人脸检测算法,检测在拍摄图像中用户人脸的关键信息,记录人眼平均位置,人下颌平均位置,并通过计算获得用户在拍摄区域的可操作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基于人体特征参数的互动区域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B1中,所述投影设备投射带有位置编码信息的图像,并确定拍摄图像中的位置与投影图像内相对位置的映射关系,并根据算法检测所述拍摄图像中的人体特征参数,确定人体特征参数在拍摄图像中的相对位置,并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和所述映射关系确定人体的可操作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体特征参数的互动区域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B0,所述投影设备投射投影图像,改变投影设备的投影角度或投影高度,并记录不同投影角度或不同投影高度下对应的可互动区域上边沿位置和显示画面下边沿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体特征参数的互动区域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媒体设备为触控屏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C1,获取由红外光栅或触控传感器或超声身高测量装置反馈的人体特征参数,确定对应的人体的可操作高度;
C2, 显示包含有可互动区域的显示画面,获取该可互动区域上边沿的第一调整范围,并记录显示画面下边沿的第二调整范围;
C3,根据所述可操作高度、所述第一调整范围和所述第二调整范围,确定调整方案,并根据所述调整方案调整可互动区域至可操作高度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唱画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未经唱画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0280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