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碎石土-基岩接触带构成的滑带残余强度的估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01661.7 | 申请日: | 202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8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欢;黄磊;范志强;张鑫平;苗帅;曹桂乾;方翔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G01N3/24 | 分类号: | G01N3/2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许美红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碎石 基岩 接触 构成 残余 强度 估算 方法 | ||
1.一种碎石土-基岩接触带构成的滑带残余强度的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在滑坡监测位移突变时间点处采取滑坡不同变形阶段的碎石土-基岩接触带的多组原状试样,并测定原状试样的物理参数;
S2、将每组原状试样过2mm筛,将直径小于2mm的碎石土重塑接触带,并在多个应力状态下进行环剪试验,测试残余强度,记为τ≤2mm,以抗剪强度τ≤2mm为纵坐标,法向应力σ≤2mm为横坐标作出第一包络线,并简化成第一直线;
S3、对每组大于2mm碎石材料在多个应力状态下进行三轴压缩试验,测试峰值强度,记为τ2mm,以法向应力σ2mm为横坐标,剪切应力τ2mm为纵坐标作出第二包络线,并简化成第二直线;
S4、在多个应力状态下对原状接触带的不同变形阶段进行现场大型直剪试验,测试残余强度,记为τ,以残余强度τ为纵坐标,法向应力σ为横坐标作出第三包络线,并简化成第三直线;
S5、根据滑坡相应变形阶段的三条直线方程及原状试样的物理参数建立τ≤2mm、τ2mm、τ三者之间的经验关系模型,以根据τ≤2mm、τ2mm直接估算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石土-基岩接触带构成的滑带残余强度的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原状试样时,将容器压入接触带并削去容器外岩土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石土-基岩接触带构成的滑带残余强度的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原状试样的物理参数包括矿物成分、天然含水率、液塑限、颗粒级配、碎石块径分布、相对密度、质量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碎石土-基岩接触带构成的滑带残余强度的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仪测量矿物成分,采用烘干法测量天然含水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碎石土-基岩接触带构成的滑带残余强度的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圆锥仪法测量液塑限,采用筛分法测量颗粒级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碎石土-基岩接触带构成的滑带残余强度的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碎石块径分布、采用比重瓶法测量相对密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石土-基岩接触带构成的滑带残余强度的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线性方程其中第一直线的倾角为内摩擦角第一直线的纵坐标上的截距为内聚力c≤2mm;
第一线性方程其中第二直线的倾角为内摩擦角第二直线的纵坐标上的截距为内聚力c2mm;
第三直线方程其中第三直线的倾角为内摩擦角第三直线的纵坐标上的截距为内聚力c。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石土-基岩接触带构成的滑带残余强度的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经验关系模型为:
其中,
b=F(μ,w,wp,wl,γ,β,Gs,ρ,...)
式中:νi为角速度,当vi0时,滑坡处于初始变形阶段;当vi0,滑坡处于等速变形阶段;当vi0时,滑坡处于加速变形阶段;f()表示τ≤2mm、τ2mm、τ三者之间的经验关系函数,F(μ,w,wp,wl,γ,β,Gs,ρ,...)表示滑坡处于不同变形阶段对三种试验剪切强度的影响;其中μ为矿物成分定量化指标;w为天然含水率;wp为塑限;wl为液限;γ为颗粒组成定量化指标;β为碎石块径分布定量化指标;Gs为相对密度;ρ为质量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0166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