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强数据安全性的虚拟化安卓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98059.2 | 申请日: | 202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4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常译文;袁海;李传智;崔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天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12 | 分类号: | H04L67/12;H04L67/125;H04W12/00;H04W12/128;H04W12/30;H04W12/37;H04L9/40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高明翠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 数据 安全性 虚拟 化安卓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数据安全性的虚拟化安卓系统,包含:安卓应用虚拟容器端、云安卓虚拟容器管理端和云安卓虚拟容器运行端;安卓应用虚拟容器端通过云安卓虚拟容器管理端连接至云安卓虚拟容器运行端,从而使得用户能够对安卓虚拟系统进行操控;安卓应用虚拟容器端包含:注册模块,用于供用户申请安卓虚拟机;登录模块,用于供用户进行登录连接;虚拟桌面模块,用于显示云安卓虚拟容器管理端的安卓虚拟系统应该用户对其进行操作;第一监控模块,用于监控安卓应用虚拟容器端的运行环境。本发明的增强数据安全性的虚拟化安卓系统,能够有效检测安卓虚拟系统的运行环境,避免数据发生泄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数据安全性的虚拟化安卓系统。
背景技术
信息安全是移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永恒的话题。移动安全终端领域,面向电力,政务,企业多个行业领域的深度定制化安全终端需求越来越盛。
目前移动安全终端,基本都基于安卓手机。各个厂商提供的安全机制主要为双系统,多用户,沙箱技术以及应用层虚拟化。四种方案虽然都声称能保护用户数据,但是由于都运行在手机本体,只要数据落地,就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强数据安全性的虚拟化安卓系统解决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具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增强数据安全性的虚拟化安卓系统,包含:
安卓应用虚拟容器端、云安卓虚拟容器管理端和云安卓虚拟容器运行端;
安卓应用虚拟容器端运行于用户的智能移动设备以供用户进行远程操作;
云安卓虚拟容器管理端和云安卓虚拟容器运行端运行在云端;
安卓应用虚拟容器端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与云端的云安卓虚拟容器管理端和云安卓虚拟容器运行端进行通讯连接;
云安卓虚拟容器管理端用于供管理人员对智能移动设备上的安卓应用虚拟容器端进行管理操作;
云安卓虚拟容器运行端用于运行安卓虚拟系统;
安卓应用虚拟容器端通过云安卓虚拟容器管理端连接至云安卓虚拟容器运行端,从而使得用户能够通过智能移动设备对运行于云安卓虚拟容器管理端的安卓虚拟系统进行操控;
安卓应用虚拟容器端包含:
注册模块,用于供用户申请安卓虚拟机;
登录模块,用于供用户进行登录连接;
虚拟桌面模块,用于显示云安卓虚拟容器管理端的安卓虚拟系统应该用户对其进行操作;
第一监控模块,用于监控安卓应用虚拟容器端的运行环境。
进一步地,第一监控模块包含:
第一扫描单元,用于在安卓应用虚拟容器端运行在移动智能设备上时,扫描识别移动智能设备上正在运行的第三方应用;
第一监控清单单元,用于存储有风险的应用清单;
第一清理单元,用于清理第一扫描单元扫描出的第三方应用中包含在第一监控清单单元内的应用。
进一步地,云安卓虚拟容器运行端包含:
运行模块,用于运行安卓虚拟系统;
第二监控模块,用于监控安卓虚拟系统的运行环境;
第二监控模块包含:
第二扫描单元,用于在云安卓虚拟容器运行端运行在云端时,扫描识别云安卓虚拟容器运行端中的安卓虚拟系统上正在运行的第三方应用;
第二监控清单单元,用于存储有风险的应用清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天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天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980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