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光模块的分布式液冷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97400.2 | 申请日: | 202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90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祝璇;卜勤练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爱迪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1 | 代理人: | 何婷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模块 分布式 控制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光模块温度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光模块的分布式液冷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其中控制系统包括冷却单元、至少两个温箱组件和至少两个四通阀,并且,所述温箱组件与四通阀的数量一一对应;其中,所述温箱组件包括温箱、内循环管道和加热器。本发明设立多个温箱组件,通过调节各个控制器对应的四通阀,使各温箱组件的工作模式与温箱组件内的实际需求相同,不同的温箱组件之间彼此相互独立,通过在不同的温箱组件的温箱内设定不同的测试温度,调节相应的温箱组件的工作模式,使得相应的温箱内环境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进而可以实现对光模块同时进行多温度测试,极大的提高了测试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模块温度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光模块的分布式液冷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光模块的制冷都是通过高低温试验箱来控制的。通过设置试验箱内的温箱内环境温度,再将模块放置其中,然后等待光模块温度逐渐趋于温箱内环境温度,再对光模块的性能进行测试。但是在实际测试过程中会发现温箱只有升温速度较快,降温速度十分缓慢,非常影响测试进度。除此之外,在同一温箱内,每一次测试只能设置一个温度,在对该温度进行测试后,需要重新设置新的测试温度,才能进行下一次测试,并不能同时进行多温度测试,从而影响光模块的测试效率。
鉴于此,克服该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满足光模块测试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光模块测试进度和测试效率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光模块的分布式液冷控制系统,包括冷却单元、至少两个温箱组件和至少两个四通阀,并且,所述温箱组件与四通阀的数量一一对应;其中,所述温箱组件包括温箱、内循环管道和加热器,具体的:
所述四通阀的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分别与温箱组件连接;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出水口进入内循环管道,再通过第一进水口流出,用于降低温箱内部的环境温度;
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温箱内,用于提高温箱内部的环境温度;
相邻的温箱组件之间,按照前一温箱组件对应的四通阀的第二进水口与后一温箱组件对应的四通阀的第二出水口依次相连,并且,位于首位的四通阀的第二出水口,以及位于最末的四通阀的第二进水口分别与冷却单元相连组成液冷控制系统。
优选的,所述四通阀内设置有可转动的弹片开关,弹片开关旋转至第一预设位置,以便于冷却单元内的冷却液进入所述内循环管道内;弹片开关旋转至第二预设位置,弹片开关将内循环管道与循环的冷却液隔开,以便于防止冷却单元内的冷却液进入所述内循环管道内。
优选的,所述温箱组件还包括风机和温度传感器;
所述风机和温箱设置在内循环管道的对侧,通过风机将内循环管道处的低温空气吹入温箱内,用于降低温箱内部的环境温度;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温箱内,用于监测温箱内部的环境温度。
优选的,所述冷却单元包括储液箱、循环泵和外循环管道;
所述储液箱通过外循环管道分别与位于首位的四通阀的第二出水口和位于末尾的第二进水口相连,用于提供温箱降温的冷却液;
所述循环泵设置在外循环管道上,用于提供冷却液循环的动力。
优选的,不同温箱组件内的温箱按照预设体积梯度进行设置,以便于实现不同温箱的不同温度变化速率的调节。
优选的,还包括星型阀件,所述星型阀件的开口数与温箱组件的数量相同,所述星型阀件的开口通过管道分别与各温箱组件的内循环管道连接,用于形成不同温箱组件之间的封闭循环系统。
第二方面,本发明基于第一方面的适用于光模块的分布式液冷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光模块的分布式液冷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974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