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柱式锻压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94828.1 | 申请日: | 202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69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欣;闫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欣 |
主分类号: | B21J9/02 | 分类号: | B21J9/02;B21J13/00;B21J13/08;B08B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四柱式 锻压 | ||
本发明涉及液压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四柱式锻压机,包括设备本体,底座,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的内侧,受力台,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受力台的外缘转动连接有转圈,所述转圈的上表面周向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长板,多个所述长板的一侧均滑动连接有滑板。本发明通过转圈的转动,带动转圈上的长板转动,高速转动的长板形成一个桶状,将锻造过程中的废渣拦截,防止飞溅,当工件在被锻造时,由于锻造的压力和速度都很快,导块可以将工件的位置进行推动,使得工件每次都接受最精准的锻造,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吸引,使得气囊被压缩,吹出来的风可以对受力台进行清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四柱式锻压机。
背景技术
锻压机具有成形节奏快、工件质量高、抗冲击和疲劳强度高、停机时间短、不受材料温度限制和材料同质性高等优点。基于以上优点,锻造工艺、装备和技术得到越来越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锻造成形成为锻造设备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及用户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锻件的尺寸精度、金属收得率和生产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锻压机锻压的物体多半是烧至发热,在高温的作用下,物体更便于锻压,但在锻压的过程中,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导致物体的废渣的飞溅,造成危险的发生。
为此,提出一种四柱式锻压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柱式锻压机,通过转圈的转动,带动转圈上的长板转动,高速转动的长板形成一个桶装,将锻造过程中的废渣拦截,防止飞溅,当工件在被锻造时,由于锻造的压力和速度都很快,导块可以将工件的位置进行推动,使得工件每次都接受最精准的锻造,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吸引,使得气囊被压缩,吹出来的风可以对受力台进行清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四柱式锻压机,包括设备本体,底座,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的内侧,受力台,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受力台的外缘转动连接有转圈,所述转圈的上表面周向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长板,多个所述长板的一侧均滑动连接有滑板。
转圈上的多个长板之间有空隙,方便对工件的放置与拿取,通过转圈的转动,带动转圈上的长板转动,当长板转动时,滑板就会从长板的一侧滑出,滑出的滑板将多个长板之间的空隙挡住,形成一个桶状,将锻造过程中的废渣拦截,防止飞溅。
优选的,所述受力台的外缘开设有第一滑轨,所述转圈的内侧开设有与第一滑轨配合的第二滑轨,所述转圈的内侧周向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滚珠,多个所述滚珠均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滚动接触,所述转圈的外缘开设有齿廓,所述底座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一端贯穿底座并延伸至底座的外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转圈配合的齿轮,多个所述长板的弯曲度为20°。
电机通电启动,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通过啮合带动转圈转动,由于转圈和受力台之间通过滚珠连接,使得转圈能够很好的在受力台的外缘转动,高速转动的转圈带动长板转动,多个长板在转动时由于是弯曲的,就相当将受力台围住,可以对锻造过程产生的废渣进行拦截,防止废渣飞溅。
优选的,所述受力台的上表面周向开设有多个滑道,多个所述滑道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弹簧,多个所述弹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多个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多个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块,多个所述滑道两两之间的夹角为90°。
当锻造时,由于锻造的速度快,使得工件的位置会偏离,在每次锻造结束时,滑道中的弹簧都会通电伸长,伸长的弹簧会推动滑块移动,滑块移动也带动导块移动,多个导块同时移动,推动工件的位置,使得工件不会偏离,保证了锻造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欣,未经李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948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配水显影冲版机
- 下一篇:带动道岔设置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