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镜头及电子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94751.8 | 申请日: | 2019-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15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达;张明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3B11/00;G03B3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镜头 电子 装置 | ||
一种光学镜头及电子装置,光学镜头具有一中心轴,并包含至少一双色模造透镜。双色模造透镜包含透光部以及光线吸收部,其中透光部包含光学有效区以及透镜周边区,透镜周边区环绕光学有效区。光线吸收部环绕光学有效区。光线吸收部与透光部分别为二种不同颜色的塑胶材质且为一体射出成型。透光部或光线吸收部包含多个环状凸形结构。借此,有利于双色模造透镜的制作,并减少光学镜头中杂散光的产生。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9年7月16日、申请号为201910640543.2、发明名称为“光学镜头及电子装置”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揭示内容是关于一种光学镜头,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可携式电子装置发展快速,例如智能电子装置、平板电脑等,已充斥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而装载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相机模块也随之蓬勃发展。但随着科技愈来愈进步,使用者对于相机模块的品质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相机模块除了在光学设计上的品质提升外,在制造组装精密度也需提升。
发明内容
本揭示内容提供的光学镜头及电子装置,透过于光学镜头中配置双色模造透镜,并设计环状凸形结构于其上,有利于双色模造透镜的制作,并减少杂散光的产生。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光学镜头,其具有一中心轴,并包含至少一双色模造透镜。双色模造透镜包含透光部以及光线吸收部,其中透光部包含光学有效区以及透镜周边区,透镜周边区环绕光学有效区。光线吸收部环绕光学有效区。光线吸收部与透光部分别为二种不同颜色的塑胶材质且为一体射出成型。透光部或光线吸收部包含多个环状凸形结构。各环状凸形结构环绕中心轴,其中各环状凸形结构通过中心轴的剖面包含一峰点以及二谷点。峰点为各环状凸形结构中最靠近中心轴者,二谷点在中心轴上的投影位置位于峰点在中心轴上的投影位置的两侧。峰点在中心轴上的投影位置与各谷点在中心轴上的投影位置均无重叠,环状凸形结构在垂直中心轴上的投影位置与透光部在垂直中心轴上的投影位置有重叠。二谷点分别为第一谷点以及第二谷点,第一谷点在中心轴上的投影位置与峰点在中心轴上的投影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谷点在中心轴上的投影位置与峰点在中心轴上的投影位置之间的距离,且二谷点在中心轴上的投影位置分别位于峰点的左右二侧。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其中双色模造透镜的光线吸收部与透光部可以二次射出成型制成。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其中至少一环状凸形结构在垂直中心轴上的投影位置与光学有效区在垂直中心轴上的投影位置有重叠。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其中环状凸形结构的数量可为至少三。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其中各谷点在中心轴上的投影位置与峰点在中心轴上的投影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同。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其中第一谷点在中心轴上的投影位置与峰点在中心轴上的投影位置之间的距离为DG1,第二谷点在中心轴上的投影位置与峰点在中心轴上的投影位置之间的距离为DG2,其满足下列条件:1.1DG1/DG225.0。较佳地,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1DG1/DG217.0。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其中各环状凸形结构可具有一光滑表面。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其可还包含多个光学元件,而双色模造透镜可还包含至少一轴向连接结构,其设置于光线吸收部以及透光部中至少一者上。轴向连接结构包含轴向连接面以及至少一承靠面,承靠面较轴向连接面远离光学有效区。轴向连接面用以使双色模造透镜与相邻的至少一光学元件对正。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其中轴向连接面与承靠面的夹角为α,其满足下列条件:95度α135度。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其中轴向连接结构至少设置于光线吸收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947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