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性炭水凝胶敷料加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92313.8 | 申请日: | 202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2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臧运晓;董黎明;王士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26D1/15 | 分类号: | B26D1/15;B26D7/26;B26D7/28;B26D7/20;B26D7/00;B60B33/00;B60B33/02 |
代理公司: | 陕西铭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87 | 代理人: | 何春兰 |
地址: | 221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炭 凝胶 敷料 加工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性炭水凝胶敷料加工装置,包括切割台,所述切割台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保护板,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贯穿支撑板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远离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固定连接有与其共轴的第一矩形框。本发明不仅方便调节圆形切割刀片之间的距离,可以切割出不同宽度的敷料,操作方便准确,同时,可以将损坏的圆形切割刀片单独拆卸,操作便捷且无需移动其他的圆形切割刀片,也可以将切割台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并稳定的支撑,也可以调节切割台的高度,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敷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性炭水凝胶敷料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相较于传统的伤口敷料,水凝胶敷料能提供较佳的透气、透湿、阻隔细菌侵入以及控制和吸收渗出液等特性,使得伤口处于良好细胞生长愈合环境;此外,水凝胶敷料能紧密贴附于伤口处,且在更换敷料时不会沾黏伤口造成二次伤害,因此水凝胶敷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用领域中;另一方面,活性炭也具有吸附和阻隔细菌的作用,其对细菌的吸附能力要优于水凝胶敷料。
目前在活性炭水凝胶敷料加工过程中需要将成型的大块产品切割大小相同的小块敷料,而现有的切割装置不方便调节切割片之间的间距,不方便使用;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活性炭水凝胶敷料加工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活性炭水凝胶敷料加工装置,其不仅方便调节圆形切割刀片之间的距离,可以切割出不同宽度的敷料,操作方便准确,同时,可以将损坏的圆形切割刀片单独拆卸,操作便捷且无需移动其他的圆形切割刀片,也可以将切割台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并稳定的支撑,也可以调节切割台的高度,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使用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活性炭水凝胶敷料加工装置,包括切割台,所述切割台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保护板,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贯穿支撑板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远离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固定连接有与其共轴的第一矩形框,另一个所述支撑板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矩形框,所述第一矩形框内滑动安装有第一矩形杆,所述第一矩形杆与第二矩形框之间设有多个切割机构,所述切割机构包括第二矩形杆,所述第二矩形杆上设有刻度线,所述第二矩形杆的两端分别第一矩形槽和第二矩形槽,所述第二矩形槽内滑动连接有可以复位的第三矩形杆,所述第三矩形杆与第二矩形杆之间设有限位机构,所述第三矩形杆延伸至相邻第二矩形杆上的第二矩形槽内,左侧的第三矩形杆延伸至第二矩形框内设置,右侧的所述第二矩形杆与第一矩形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矩形杆的外部套设有第三矩形框,所述第三矩形框的外部安装有圆形切割刀片,所述第三矩形框上安装有与第二矩形杆相抵的螺栓,所述切割台的底部安装有移动限位机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矩形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三矩形杆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贯穿第二矩形杆并延伸至第一矩形槽内的插杆,所述插杆与第二矩形杆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三矩形杆的上端设有插槽,所述插杆插入插槽内设置,所述插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拉块,所述拉块与第二矩形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在插杆的外部设置,所述第二弹簧不与插杆相接触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三矩形杆的外壁套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挡板,所述挡板与第二矩形杆相抵设置。
优选地,所述螺栓贯穿第三矩形框的侧壁设置,且所述螺栓与第三矩形框之间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移动限位机构包括安装在切割台底部的四个支撑腿,四个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均安装有万向轮,且四个所述支撑腿上均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脚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923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