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型大米加工碾米抛光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90744.0 | 申请日: | 202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68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高俊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俊华 |
主分类号: | B02B3/04 | 分类号: | B02B3/04;B02B7/00;B07B1/28;B07B1/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2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大米 加工 碾米 抛光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稻谷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进型大米加工碾米抛光工艺,包括机壳,机壳内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出米机构、碾米机构、粗糠机构、抛光机构、细糠机构和往复机构,本发明可对稻谷进行二次加工,提高了稻谷加工的效率,同时通过碾米轮可以将稻谷进行初步加工,便于后期对稻谷进行精加工,提高了大米的质量,通过粗糠收集壳和细糠收集壳,可将粗糠和细糠分别存储,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通过抛光轮对大米进行抛光加工,避免了大米表面残留有谷壳,影响后期的销售和降低了大米的口感和品牌口碑,最后通过第一滤板可进行筛米工作,避免了成品大米中混有较多碎米降低大米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米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进型大米加工碾米抛光工艺。
背景技术
大米加工指的是脱去稻谷谷壳(颖壳)和皮层(糠层)的过程。通常地,收割后的稻粒需要进行种皮剥离才能成为米粒,这个过程在农业生产领域一般称之为碾米,但现有的设备对稻谷加工时存在以下几个缺陷:
第一,糙米下料都是整体倒入碾米机内,糙米相互堆积,摩擦去皮效果和打磨效果都十分低下,因此造成糙米的碾米和抛光时间较长,而且容易相互挤压叠加造成碎米和去皮不彻底等情况;第二,目前碾米机在碾米加工中的米糠去除并不彻底,且米糠容易逸散到加工环境中,影响生产人员的呼吸道健康;
第三,将稻谷变成白净的精米需往复多次操作,多次反复碾米和抛光后,会产生较多的碎米,碎米混合在成品大米中,需要后期进行单独的筛米工作,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大米加工碾米抛光工艺,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型大米加工碾米抛光工艺,包括适用于该碾米抛光工艺的机壳,所述机壳内设有空腔,所述机壳顶壁上固设有进料壳,所述进料壳下端贯穿所述机壳并延伸至是空腔内,所述进料壳内设有开口向上的进料腔,所述进料腔底壁上设有缓慢出米的出米机构;
所述进料壳下方的所述空腔内设有将粗糠吹出的粗糠机构;
所述空腔后侧壁上设有加工壳,所述加工壳内设有上下贯通所述加工壳上下侧壁的加工腔,所述加工腔内设有将粗米进行精加工的抛光机构;
所述加工腔下方侧壁上设有将细糠吹出的细糠机构;
所述加工腔下方的所述空腔右侧壁上铰连接有第一滤板,所述空腔左侧壁上设有带动所述第一滤板晃动并进行筛米的往复机构;
所述第一滤板下方的所述空腔底壁上放置有收集碎米的收集槽,所述空腔左侧底壁上设有出米腔,所述第一滤板左端下方的所述空腔底壁上安装有贯穿所述出米腔并延伸至所述机壳左侧壁外的输送带,所述机壳底壁上等间距固设有四个支架,所述机壳前侧壁上安装有转动门。
进一步的,所述出米机构包括固设于所述进料腔底壁内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有延伸至所述进料腔内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等间距固设有四个搅拌轴,所述进料腔底壁上设有左右位置对称并贯穿所述进料腔底壁并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出米槽,所述出米槽侧壁内设有对大米进行粗加工的碾米机构。
这样,可以将大米缓慢流出,避免大米一次性流出过多导致部分大米未能进行碾压去壳。
进一步的,所述碾米机构包括固设于所述出米槽左右侧壁内左右位置对称的第一转动腔,所述第一转动腔顶壁上转动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空腔内的第二转动轴,远离所述第一电机的所述第一转动腔顶壁内安装有驱动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一转动腔内的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设有第一齿轮,二个所述第一齿轮之间安装有第一链条,所述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设有碾米轮。
这样,可以将大米进行初步加工,便于后期进行精加工,提高了大米的去壳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俊华,未经高俊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907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