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供电指挥全面实时智能化管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89123.0 | 申请日: | 202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837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赵婧;朱文婷;陈璐;陈泽纯;黄道静;张娅莲;喻言;柯海芳;吴倩;邵菲;王茜;魏解;胡亚天;曹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 |
主分类号: | H02J3/24 | 分类号: | H02J3/24 |
代理公司: | 郑州知倍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91 | 代理人: | 夏开松 |
地址: | 43007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供电 指挥 全面 实时 智能化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供配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电指挥全面实时智能化管控系统,该系统包括:供电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供电区域的电网供电数据、电网失衡程度以及距离向量;供电数据处理模块,用于获取过载区域与未过载区域,并获取各过载区域对应的独立时间段;根据供电区域的距离向量计算影响值,并得到可相互影响区域;供电数据管控模块,用于在过载区域对应的独立时间段内,计算过载区域的影响量,根据所述影响计算各区域的真实电网失衡程度,进而确定对各区域的供电优先级。本发明能够实现快速供电管理,保证电网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配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电指挥全面实时智能化管控系统。
背景技术
当供电区域的电网所承受的负荷超过电网的负载能力或负载极限时,会出现电网的明显稳态失衡。导致电网稳态失衡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当供电区域内电网结构设置不合理或可靠性低时;当工厂或施工过程中有大功率设备的切入时;当电网设备由于损坏、烧毁等原因不能正常工作时;当供电区域内的用户用电量增加时。对于现今的电力系统管理来说,往往是当某个区域的电力稳态较为严重时,对该区域进行电力的输送,进而保持电网稳定,常规方法往往是通过分析电网的潮流方向来判断哪些区域失衡,计算量较大,造成电网监测不够实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电指挥全面实时智能化管控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供电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供电区域的电网供电数据,并将各供电区域的电网供电数据输入神经网络得到各供电区域的电网失衡程度,并获取各供电区域对应的距离向量;
供电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在各供电区域所有时间段中,将电网失衡程度大于程度阈值的时间段的数量大于时长阈值的区域记为过载区域,其他为未过载区域;根据任意两个供电区域对应的距离向量的相似度得到影响值,影响值大于影响阈值的两个区域为可相互影响区域;获取各过载区域对应的独立时间段,所述独立时间段为在该时间段内只存在单个过载区域和其他未过载区域,且其他未过载区域与所述单个过载区域为可相互影响区域;
供电数据管控模块,用于在过载区域对应的独立时间段内,计算与该过载区域为可相互影响区域的其他未过载区域的电网失衡程度的均值,得到该过载区域的影响量;计算该过载区域以及其他未过载区域的电网失衡程度与所述影响量的差值,得到该过载区域以及其他未过载区域的真实电网失衡程度,根据所述真实电网失衡程度确定对各区域的供电优先级。
优选地,所述距离向量的获取方法具体为:获取各变电站向各供电区域分别提供电力时所经过的馈线段数量,构成各供电区域对应的距离向量。
优选地,所述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具体为:
采集电网在不同时刻用电向量及参考用电向量,其中,所述用电向量为电网在不同时刻的电压、电压相位、功率、频率构成的一维向量;参考用电向量为电网的额定电压、额定电压相位、电网电线允许承受的最大功率、频率构成的一维向量;
人为地为不同时刻的用电向量及参考用电向量分配标签,具体分配方法为:获取用电向量中的电压、电压相位、功率、频率等数据与参考向量中额定电压、额定电压相位、电网电线允许承受的最大功率、频率等数据的差异;
差异超过2%时,将用电向量和参考向量的标签标注为第一等级,差异超过4%时,将用电向量和参考向量的标签标注为第二等级,…,差异超过20%时,将用电向量和参考向量的标签标注为第十等级。
优选地,所述各供电区域的电网供电数据包括:各供电区域的电流数据、电压数据以及功率数据。
优选地,所述独立时间段的获取方法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未经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891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