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作瘤床标记物的生物可吸收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88200.0 | 申请日: | 2022-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70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邱锡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科莱瑞迪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49/04 | 分类号: | A61K49/04;A61K49/06 |
代理公司: | 广东金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52 | 代理人: | 钟文华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作 标记 生物 吸收 材料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可吸收材料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作瘤床标记物的生物可吸收材料,包括聚乳酸,β‑磷酸三钙;聚乳酸和β‑磷酸三钙质量比为9‑0.66:1;所述聚乳酸由左旋乳酸和外消旋乳酸单体共聚而成。本发明通过调整PLA链段中D,L‑LA(外消旋乳酸)单元的比例,可以对该材料的降解周期进行调控,满足临床对标记材料降解周期的要求。本发明不同于金属材料,植入体内后与在CT及MR影像中周围组织区分明显,且不存在伪影不会干扰正常组织成像,以方便医务人员更好的判断疗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可吸收材料领域,具体涉及用作瘤床标记物的生物可吸收材料。
背景技术
瘤床是指人体体内肿瘤生长的区域,由于肿瘤在切除后仍然有可能有残留痕量的癌组织,所以在肿瘤切除手术后需要对瘤床进行放射性治疗;需要对瘤床进行标记,而用于标记提示瘤床的放置在人体内的标记物则称之为瘤床标记物。
瘤床标记物是术后放疗中瘤床靶区定义的主要参考,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钛夹标记。然而结合临床实际应用和研究报道发现,钛夹标记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在CT(Computed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及MR(Magnetic Resonance)定位图像上存在伪影,尤其在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扫描时显著干扰了周围正常组织成像;二是治疗结束后长期存在病人体内,不仅易造成组织纤维化,影响病人恢复情况和外观效果,还会对复查的MRI图像产生干扰,影响疗效判断。
对于钛夹标记物存在的以上问题,利用生物可吸收材料制备新的瘤床标记物是个值得探索的方向。但由于需要保证:
(1)由于临床上从肿瘤切除手术到放疗期间病人的等待时间可长达9个月,可吸收瘤床标记物必须保持9个月的时间内具有完整的功能,而在9个月后以适当的速率被吸收,一般而言需要在3年内被吸收完毕,3年以上的降解周期会对病人恢复情况和外观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2)CT及MRI图像上无伪影,且能与周围组织明显区分(成像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作瘤床标记物的生物可吸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满足适当的降解周期和无伪影两个要求。
一种用作瘤床标记物的生物可吸收材料,包括聚乳酸,β-磷酸三钙;聚乳酸和β-磷酸三钙质量比为9-0.66:1;所述聚乳酸由左旋乳酸和外消旋乳酸单体共聚而成。
特别地,所述聚乳酸中,左旋乳酸和外消旋乳酸的质量比为1:0.2-1。
特别地,所述β-磷酸三钙为微米级β-磷酸三钙;其粒径范围为3-70μm。
所述聚乳酸的特性粘度为0.8-6.5dL/g。
一种用作瘤床标记物的生物可吸收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挤出造粒后注塑成型;
挤出造粒的温度为170-220℃;注塑成型的温度为180-230℃。
本发明还包括前述用作瘤床标记物的生物可吸收材料在肿瘤术后放疗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PLA(聚乳酸)及β-TCP(β-磷酸三钙)都是常用的可生物吸收材料,由其组成的复合材料能够被人体所吸收,避免了传统的钛夹材料长期留存体内导致组织纤维化的问题。
(2)通过调整PLA链段中D,L-LA(外消旋乳酸)单元的比例,可以对该材料的降解周期进行调控,满足临床对标记材料降解周期的要求。
(3)研究表明天然骨中的磷酸钙盐为纳米级磷酸三钙,若植入物中的TCP尺寸与天然骨中的磷酸钙盐尺寸相当(纳米级)将有助于人体细胞及大分子对其识别,从而提高材料的生物活性,使其具备成骨诱导性,而软组织标记材料具备成骨诱导性将有在植入部位诱导成骨的风险,所以选择了微米级β-TCP作为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科莱瑞迪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科莱瑞迪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882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