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87711.0 | 申请日: | 2022-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15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嘉伟;韦怡;李响;高玉婵;王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8;G02B13/06;G02B1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帆远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90 | 代理人: | 王光慧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组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从物侧至像侧,取像模组依序包括第一透镜、光阑、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及影像传感器。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取像模组满足以下条件式:0.8|TTL/Diag|1.2;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取像模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Diag为影像传感器的对角线长度。取像模组中的五个透镜具有合理的厚度配置,影像传感器具有合理的尺寸大小,使取像模组的光学总长与影像传感器的对角线长度的比值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从而无需设置两颗镜头,便能通过同一个取像模组同时实现微距功能和显微功能,既降低了成本,又节省了电子设备内的空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成像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取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设备,例如手机、PAD等上的微距功能是通过超广角镜头对焦到物距在近距离(例如3cm左右)的物体上实现的,由于超广角镜头的焦距仍较大,导致无法对焦到更近的距离而实现用户先要的显微功能。而且,随着电子设备中与超广角镜头搭配的影像传感器的尺寸在不断增大,超广角镜头的焦距也越来越大,对焦到3cm也很困难,因此要想实现微距功能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电子设备上的显微镜头,通常是一颗定焦镜头且没有自动对焦功能,工作场景比较单一。
因此,要想在电子设备上同时实现微距功能和显微功能,需要至少两颗镜头才能实现,这会导致成本的增加,也会占用电子设备内部更多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取像模组和电子设备,用于至少解决如何同时实现微距功能和显微功能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一种取像模组,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光阑、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及影像传感器。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取像模组满足以下条件式:0.8|TTL/Diag|1.2;其中,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取像模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Diag为影像传感器的对角线长度。
本申请实施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取像模组。从物侧至像侧,取像模组依序包括第一透镜、光阑、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及影像传感器。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取像模组满足以下条件式:0.8|TTL/Diag|1.2;其中,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取像模组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Diag为影像传感器的对角线长度。所述取像模组与所述壳体结合。
本申请的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具有合理的厚度配置,影像传感器具有合理的尺寸大小,使得取像模组的光学总长与影像传感器的对角线长度之间的比值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从而无需设置两颗镜头,便能通过同一个取像模组同时实现微距功能和显微功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就节省电子设备内部的空间。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的取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中取像模组在微距模式时的MTF镜头解析力表现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中取像模组在微距模式时的横向色差图(mm);
图4和图5分别是第一实施方式中取像模组在微距模式时的像散场曲线(mm)和畸变曲线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中取像模组在显微模式时的MTF镜头解析力表现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877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