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万向节轴承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84474.2 | 申请日: | 2022-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2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叶连强;牛杰;高天芬;董小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78 | 分类号: | F16C33/78;F16C37/00;F16D3/26;F16D3/84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琦 |
地址: | 31121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万向节 轴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万向节轴承,涉及万向节领域,包括外圈、尼龙垫片、圆柱滚针、挡圈、油封和防尘罩,外圈套设在轴头上,外圈侧壁与轴头的轴颈之间设置一圈圆柱滚针,外圈上壁与轴头端面之间设置尼龙垫片,圆柱滚针的一端顶在尼龙垫片上,圆柱滚针的另一端通过挡圈挡止在油封上;油封通过油封骨架支撑在外圈的侧壁上,油封骨架外包覆有橡胶体,橡胶体上设有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将橡胶体靠近十字轴台肩的一侧压紧密封在台肩上,橡胶体靠近防尘罩的一侧与防尘罩配合密封,防尘罩设置在外圈口部。本发明解决了轴承油封多唇口同侧分布存在一定程度漏油、轴承密封排气通道设计不合理导致产品寿命短以及尼龙件与钢制件之间运动摩擦生热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万向节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万向节轴承。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传动系统中,对关键零部件万向节要求越来越高,不管在密封性能,还是整体寿命上的要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万向节在大角度、高扭矩或更加复杂工作环境时,会存在一些缺陷,因其在高速工作中摩擦快速生热,万向节内部高度密封性形成高气压,长时间高温高压环境,将加速万向节轴承内部磨损,后出现漏油,最终导致万向节失效。
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之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在大角度,高扭矩工况下,现有万向节轴承密封结构虽有油封唇口补偿,但轴承油封多唇口为同侧密封也存在一定程度漏油,影响产品寿命;
2、在大角度,高扭矩工况下,万向节工作过程中轴承内部形成高温高压环境,现有万向节轴承在油封唇口上设计排气通道实现排气功能,因油封唇口需要实现密封而配合后将产生一定的变形,实际应用中排气通道容易变形堵塞,无法发挥排气功能,提升产品寿命效果不佳;
3、万向节工作过程中轴承除了十字轴、轴套、滚针相对运动引起发热之外,尼龙垫片与十字轴,与滚针摩擦也容易生热,现有方案对尼龙件与钢制件之间生热,没有提出有效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的万向节轴承,解决因轴承油封多唇口为同侧密封,存在一定程度漏油的问题;解决因轴承密封排气通道设计不合理,无法有效提升产品寿命的问题;解决现有方案中尼龙件与钢制件之间运动摩擦生热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新型的万向节轴承,设置在十字轴的四个轴头上,其包括外圈、尼龙垫片、圆柱滚针、挡圈、油封和防尘罩,所述外圈套设在轴头上,外圈的侧壁与轴头的轴颈之间设置一圈圆柱滚针,外圈的上壁与轴头的端面之间设置尼龙垫片,圆柱滚针的一端顶在尼龙垫片上,圆柱滚针的另一端通过挡圈挡止在油封上;所述油封通过油封骨架支撑在外圈的侧壁上,油封骨架外包覆有橡胶体,橡胶体上设有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将橡胶体靠近十字轴台肩的一侧压紧密封在台肩上,橡胶体靠近防尘罩的一侧与防尘罩配合密封,防尘罩设置在外圈口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所述橡胶体靠近台肩的一侧设有第一唇口和第二唇口,第一唇口与第二唇口之间的橡胶体上设有弹簧,弹簧将第一唇口和第二唇口压紧密封在台肩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唇口与第二唇口的朝向相反,二者形成“人”字形结构。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橡胶体靠近防尘罩的一侧设置第三唇口,第三唇口与防尘罩的斜面配合密封。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防尘罩与十字轴的台肩过盈配合,外圈的口部与防尘罩卡槽式安装。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橡胶体靠近外圈的一侧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若干排气通道,用于排出轴承内的高温气体。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气通道呈L形,数量为三条,相邻排气通道之间所成圆心角为120°。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圈的侧壁上设有卡槽,油封骨架安装在卡槽内,将油封与外圈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未经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844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