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稠油热采注汽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81971.7 | 申请日: | 2022-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8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3 |
发明(设计)人: | 黄浩;刘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宏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50 | 代理人: | 罗慧 |
地址: | 434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稠油热采注汽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稠油热采注汽装置和方法,稠油热采注汽装置包括第一封堵件、第二封堵件及蒸汽生成机构;蒸汽生成机构包括壳体、若干个隔板、注水管、若干个水阀、注空气管、若干个空气阀、注燃气管、若干个燃气阀、蒸汽管及点火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第一封堵件及第二封堵件塞设于井筒内目标层段的上下两端,将蒸汽生成机构下入井筒内,蒸汽生成机构产生的蒸汽注入第一封堵件与第二封堵件之间,再进入目标层段内,由于蒸汽生成机构位于井筒内,其产生的蒸汽不需要经过长距离的运输就可直接注入目标层段内,这样既能减少热量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也能避免井筒因冷热交替而损坏,同时,井筒也不需要采用特殊材料制成,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稠油热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稠油热采注汽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稠油是沥青质和胶质含量较高、粘度较大的原油。世界上稠油资源极为丰富,稠油、超稠油、油砂和沥青大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70%。全球稠油地质储量约为8150亿吨。我国目前已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田,探明储量40亿吨。储量最多的是辽河油田,然后依次是胜利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和河南油田。海上稠油集中分布在渤海地区,渤海已探明原油地质储量45亿立方米,其中62%为稠油。
稠油黏度大、流动性差,给整个开发和炼化过程都带来很多困难。在开采阶段,在流动性差,稠油一般无法自喷。对于原油输送时,高黏度的稠油输送必须借助大功率且性能稳定的泵送设备。就炼化工艺而言,为了将稠油转化为燃料油,需要加入大量的氢气进行裂化反应;渣油、硫、氮以及金属元素等还会大大增加炼化工艺的难度。
研究发现,稠油的黏度对温度十分敏感,温度每升高10℃,黏度往往会下降一半。因此专家们提出了人工加热油层的方法,这也成为了后来行业开发稠油的主要思路。蒸汽吞吐法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向井筒内注入高温蒸汽加热油藏,提搞稠油流动性,具体步骤为:①地面上的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经由井筒注入到油层中;②焖井,通常2~5天;③开井生产。要根据井深、油层性质、黏度等因素来确定蒸汽注入量以及焖井时间。
由于需要注入高温高压的蒸汽(温度高达350℃、压力最高达17兆帕斯卡),蒸汽吞吐需要采用特殊的材料、装备和工艺,生产井普遍使用大套管(一般7寸以上,套管的壁厚一般要大于9毫米)。目前国内80%的稠油热采产量是靠蒸汽吞吐工艺获取。辽河油田高三区油井首次进行蒸汽吞吐试验时,累计注汽980吨,自喷58天,产油780吨。
蒸汽吞吐的劣势是;蒸汽冷热周期变化对井筒的损害较大,同时,由于与国外稠油油田相比,我国的稠油埋藏深(集中在1000~1500米),因此,地面上的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需要经过长距离的井筒输送后,才能到达目标注气层段,在此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热能,同时,整个井筒都需要采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井筒,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稠油热采注汽装置和方法,用以解决现有的蒸汽吞吐工艺需要地面上的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需要经过长距离的井筒输送后,才能到达目标注气层段,导致热量大量损失、井筒易受损且生产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稠油热采注汽装置,包括第一封堵件、第二封堵件及蒸汽生成机构;
所述第一封堵件用于塞设于井筒内;
所述第二封堵件用于塞设于井筒内、并位于所述第一封堵件的上方,所述第二封堵件上开设有进气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819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