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置桁架筋的预制陶粒泡沫混凝土叠合楼板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81812.7 | 申请日: | 2022-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3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马华;李沐珊;唐贞云;李振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E04B1/90;E04C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置 桁架 预制 陶粒 泡沫 混凝土 叠合 楼板 | ||
本发明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配置桁架筋的预制陶粒泡沫混凝土叠合楼板,包括预制底层、预制夹层、现浇顶层及桁架钢筋网架;所述钢筋网架由桁架腹筋、第一弦筋、第二弦筋、第三弦筋、第一分布横向筋及第二分布横向筋组成;所述预制底层内部布置第一弦筋、第二弦筋和第一分布横向筋,所述现浇顶层布置第三弦筋、分布纵向筋和第二分布横向筋,所述桁架腹筋固定于第一弦筋、第二弦筋与第三弦筋上;所述预制底层与现浇顶层均采用普通商品混凝土,所述预制夹层采用陶粒泡沫混凝土。本发明中配置桁架筋的预制陶粒泡沫混凝土叠合楼板解决了现有叠合楼板承载能力有限、保温能力低、隔音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叠合楼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置桁架筋的预制陶粒泡沫混凝土叠合楼板。
背景技术
叠合楼板是一种由预制混凝土层和现浇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结构形式,预制混凝土层是叠合楼板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可以作为现浇混凝土层的模板。叠合楼板既具有节约模板、制作工艺简单、安装效率快等优点,符合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的发展要求。但是目前常用的叠合楼板常常存在承载能力不足、隔热隔音效果不佳等问题。故提出了一种配置桁架筋的预制陶粒泡沫混凝土叠合楼板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配置桁架筋的预制陶粒泡沫混凝土叠合楼板,自重轻、整体性好、结构简单,同时解决了现有叠合楼板存在的承载能力不足、隔热隔音效果差等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配置桁架筋的预制陶粒泡沫混凝土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底层、预制夹层、现浇顶层及桁架钢筋网架;桁架钢筋网架包括桁架钢筋、分布纵向筋、第一分布横向筋及第二分布横向筋;桁架钢筋沿楼板长度方向平行布置数组,每组桁架钢筋包括桁架腹筋、第一弦筋、第二弦筋、第三弦筋;第一弦筋、第二弦筋嵌于预制底层并沿长度方向平行布置,间距不小于70mm,不大于200mm,第三弦筋嵌于现浇顶层并沿长度方向布置,且与第一弦筋与第二弦筋形成以第三弦筋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分布纵向筋嵌于现浇顶层并沿长度方向布置,且位于相邻两根第三弦筋连线的中点,相邻两根第三弦筋的间距不小于160mm,不大于500mm;第一分布横向筋沿预制底层宽度方向水平布置数根,其间距不小于80mm、不大于250mm,并与第一弦筋、第二弦筋通过焊接连接,第二分布横向筋沿现浇顶层宽度方向水平布置数根,其间距不小于80mm、不大于250mm,并与第三弦筋、分布纵向筋通过焊接连接;桁架腹筋为两根波浪形钢筋,具有顶端数个和底端数个,沿楼板长度方向布置,顶端焊接在第三弦筋与第二分布横向筋的交叉点处,底端分别焊接在第一弦筋与第一分布横向筋的交叉点处、第二弦筋与第一分布横向筋的交叉点处。
所述的预制底层、现浇顶层均采用普通商品混凝土,任一层的厚度不小于40mm,不大于80mm。
所述的预制夹层采用普通陶粒泡沫混凝土或超轻陶粒泡沫混凝土中的任意一种,强度不小于2Mpa,不大于10MP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预制夹层采用的陶粒泡沫混凝土是一种多孔混凝土结构,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容重低、导热率低、吸声降噪的特点,在楼板中使用既能降低楼板的自重又能达到隔热、隔音的目的。
(2)本发明中楼板的预制底层和预制夹层在初凝前浇筑,使不同混凝土材料层相互密实结合,保证界面间粘结性能的可靠性。
(3)本发明中桁架钢筋网架将现浇层与预制部分拉结在一起,保证了楼板的整体性,也使得楼板承载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4)本发明制备的配置桁架筋的预制陶粒泡沫混凝土叠合楼板,兼具保温、隔声、承重等优势为一体,制备工艺简单,安装效率高,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配置桁架筋的预制陶粒泡沫混凝土叠合楼板结构三维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818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