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智能控制的腰椎、颈椎一体化康复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77136.6 | 申请日: | 2022-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89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王锡阳;孙芝城;王艺霖;张义鲁;武韵琦;徐震超;郭睿舟;蒋定宇;孙冠男;叶鸿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A61F5/048;A61F5/055;A61N2/00;A61N5/06;A61H39/06;A61H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行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8 | 代理人: | 李俊芝 |
地址: | 4131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智能 控制 腰椎 颈椎 一体化 康复 系统 | ||
1.基于智能控制的腰椎、颈椎一体化康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背板(21)、后脑板(22)、前胸板(25)、左护胯(3)、右护胯(4),其中,前胸板(25)位于人体胸部,前胸板(25)两侧向后延伸形成弧形的左胸板(1)和右胸板(2),左胸板(1)、右胸板(2)的内弧面对相,背板(21)位于背部,背板(21)两侧与左胸板(1)、右胸板(2)之间通过背部安全连接,背板(21)上部外侧设有背板调节气缸(28),背板调节气缸(28)顶部安装有后脑板(22),前胸板(25)上方安装有左颈环(23)和右颈环(24);左胸板(1)下方设有左护胯(3),右胸板(2)下方设有右护胯(4),左胸板(1)与左护胯(3)之间、右胸板(2)与右护胯(4)之间分别通过相应的连接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控制的腰椎、颈椎一体化康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构件包括有连接气缸(7)、第一腰椎套(8)、第二腰椎套(9),其中,连接气缸(7)为双向气缸,连接气缸(7)下部与第二腰椎套(9)上部套合,第二腰椎套(9)底部设有第一万向节联结叉(10),第一万向节联结叉(10)通过过第一万向节十字轴(12)与第二万向节联结叉(11)连接,第二万向节联结叉(11)与护胯联结支座(6)连接,护胯联结支座(6)通过螺栓(14)与相应的护胯连接;连接气缸(7)上部与第一腰椎套(8)下部套合,第一腰椎套(8)顶部通过胸板联结支座(5)与相应的左胸板(1)或右胸板(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控制的腰椎、颈椎一体化康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前胸板(25)左侧设有左颈环调节气缸(27),左颈环调节气缸(27)顶部安装有左颈环(23),前胸板(25)左侧设有右颈环调节气缸(29),右颈环调节气缸(29)顶部安装有右颈环(24);安装后的左颈环调节气缸(27)、右颈环调节气缸(29)之间预留有V形的颈部活动区域;左颈环(23)、右颈环(24)均呈弧形,其内弧面位于人体颈部方向;后脑板(22)呈弧形,其内弧面向前,后脑板(22)两侧内凹形成颈部透气槽;左颈环(23)、右颈环(24)、后脑板(22)端部均设有颈部安全带连接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控制的腰椎、颈椎一体化康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左胸板(1)、右胸板(2)顶部下凹形成腋槽,左胸板(1)、右胸板(2)底部设有槽体向下的C形肋槽;左护胯(3)、右护胯(4)顶部由后向前逐渐向上延伸形成肚侧护板,左护胯(3)、右护胯(4)中心处设有内外贯穿的透气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控制的腰椎、颈椎一体化康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前胸板(25)顶部中心处向上延伸形成有下巴托板,下巴托板顶部设有下凹形成的下巴托槽,下巴托板表面两侧各固定有一个胸板盒(26),胸板盒(26)顶部设有第三万向连接件(210),第三万向连接件(210)与相应的颈环调节气缸底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未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713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监控功能的变压器及其监控方法
- 下一篇:砼枕垫板缓冲套启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