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性多孔富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74992.6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5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马宝华;张伟;刘会;赵岩;哈钧川;熊家祥;王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友邦科思茂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02 | 分类号: | H01M4/02;C01G53/00;H01M4/525;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董琳 |
地址: | 255035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 多孔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公开涉及一种改性多孔富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1)使镍源、钴源、锰源、沉淀剂与络合剂在溶剂中接触混合,向混合液中通入氮气进行搅拌反应,从反应所得物中分离出多孔前驱体;所述氮气的流速为300~500mL/min;(2)将锂源与所述多孔前驱体混合并进行第一热处理,得到多孔富镍正极材料;(3)将铈源、镧源与所述多孔富镍正极材料接触,并进行第二热处理。本公开的方法在合成正极材料前驱体时通入高流速的Nsubgt;2/subgt;,为前驱体和正极材料引入多孔结构,为一次颗粒之间相互的挤压提供了缓冲空间,减少在煅烧过程中的应力集中区域;采用稀土元素铈和镧对富镍正极材料进行包覆掺杂共改性,拓宽锂离子的传输通道,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改性多孔富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锂离子电池作为环境友好和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新能源电动车,但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制约着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性多孔富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提高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改性多孔富镍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镍源、钴源、锰源、沉淀剂与络合剂在溶剂中接触混合,向混合液中通入氮气进行搅拌反应,从反应所得物中分离出多孔前驱体;所述氮气的流速为300~500mL/min;
(2)将锂源与所述多孔前驱体混合并进行第一热处理,得到多孔富镍正极材料;
(3)将铈源、镧源与所述多孔富镍正极材料接触,并进行第二热处理。
可选地,步骤(1)中,所述镍源、钴源和锰源的摩尔比为(0.8~0.85):(0.08~0.13):(0.05~0.1);所述溶剂为水,所述沉淀剂和所述络合剂分别以浓度为2~4mol/L和2~6mol/L的水溶液形式使用,所述沉淀剂为无机碱,所述络合剂选自氨水。
可选地,步骤(2)中,以镍钴锰元素总摩尔数计的所述多孔前驱体与所述锂源的摩尔比为1:(1~1.1),所述铈源、镧源与以镍钴锰元素总摩尔数计的所述多孔富镍正极材料的摩尔比为(0.009~0.025):(0.001~0.005):(0.97~0.99)。
可选地,所述镍源为镍的可溶性盐,所述镍源包括硫酸镍、氯化镍和硝酸镍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钴源为钴的可溶性盐,所述钴源包括硫酸钴、氯化钴和硝酸钴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锰源为锰的可溶性盐,所述锰源包括硫酸锰、氯化锰和硝酸锰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锂源包括单水氢氧化锂、无水氢氧化锂、碳酸锂、醋酸锂、草酸锂、氧化锂和硝酸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铈源包括硝酸铈和/或氯化铈;所述镧源包括硝酸镧和/或氯化镧。
可选地,步骤(1)中,所述氮气通入所述混合液的液面以下,所述混合液的pH为10~13;所述搅拌的速度为600~650rpm,所述反应的温度为45~50℃,时间为12~22h。
可选地,步骤(2)中,所述第一热处理包括第一烧结和第二烧结,所述第一烧结的条件包括:温度为400~600℃,时间为2~8h;所述第二烧结的条件包括:温度为650~950℃,时间为6~16h;所述第一热处理和所述第二热处理均在纯氧气氛下进行。
可选地,步骤(3)中,所述铈源和所述镧源在有机溶剂中与所述多孔富镍正极材料接触混合,所得物料经干燥后进行所述第二热处理;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所述第二热处理的条件包括:温度为300~700℃,时间为4~1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友邦科思茂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友邦科思茂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49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