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垃圾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72507.1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1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袁靖;周翔;季冰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嘉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35 | 分类号: | B09B3/35;B09B3/00;B09B101/02;B09B101/7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志飞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回收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回收装置,包括上端设有进料口的料仓,料仓上设有固体出料口和出液口,料仓内自上而下设有防堵装置、输送装置和过滤装置,固体出料口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上物料运动的轨迹上,出液口设置在所述过滤装置下方。本发明解决了厨余垃圾在垃圾回收装置内部进行固液区分时发生堵塞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回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全国很多城市都已经开启了垃圾分类回收的试点工作,人们已经有意识地将厨余垃圾与一般的生活垃圾区分进行投放。通常所说的厨余垃圾主要指人们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主要包括废弃菜叶、瓜果皮核、蛋壳、茶渣、骨头、市场肉品及果菜的下脚料等生料。通常情况下这些厨余垃圾中还会富含水和大量油脂,厨余垃圾回收的主要意义在于进行废物的二次利用,变废为宝。厨余垃圾中的固体料,主要用于制作成动物饲料、有机肥料或用来堆肥产生沼气,而其中的液体则可用来提取其中的油脂用来制作生物柴油,这些废液经过净化后还可以成为再生水,用于清洗或绿化灌溉。
目前用来进行厨余垃圾固、液体分离的垃圾回收装置,在将厨余垃圾投入到料仓中时,由于其中富含油脂和水,以及一些物料中含有细长、较大的物质,常常使料仓堵塞。这种情况就需要靠人力来进行疏通,从而影响生产的运行效率,浪费人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回收装置,以解决回收到的厨余垃圾在垃圾回收装置中进行固、液分离时发生堵塞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回收装置,包括上端设有进料口的料仓,所述料仓上设有固体出料口和出液口,所述料仓内自上而下设有防堵装置、输送装置和过滤装置,所述固体出料口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上物料运动的轨迹上,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过滤装置下方,其中,所述防堵装置包括:
刀轴部,所述刀轴部包括与所述料仓的侧壁枢转连接的轴承,所述轴承的圆周面上设有若干平行于轴承轴向的拨料刀片,所述若干拨料刀片绕所述轴承轴线呈螺旋状均匀分布,任意相邻两个拨料刀片间设置有切割刀片,所述切割刀片垂直于所述任意相连两个拨料刀片;
第一减速电机,所述第一减速电机与所述轴承驱动连接;
三棱柱形卸料板,所述三棱柱形卸料板设在所述刀轴部的下方,所述三棱柱形卸料板平行于所述轴承并与所述料仓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三棱柱形卸料板朝上的两个侧壁位于物料下落的轨迹上。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三棱柱形卸料板朝上的两个侧壁下方。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两个无轴螺旋叶片,所述两个无轴螺旋叶片平行于所述轴承并与所述料仓的侧壁密封枢转连接,所述无轴螺旋叶片设置在所述三棱柱卸料板朝上的侧壁下方,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二减速电机,所述第二减速电机与所述无轴螺旋叶片驱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两个半圆柱形过滤网,所述半圆柱形过滤网罩设在所述无轴螺旋叶片朝下的部分,所述半圆柱形过滤网侧壁的一端沿所述三棱柱形卸料板朝下的侧壁平行于所述三棱柱形卸料板的棱设置,所述半圆柱形过滤网侧壁的另一端朝向对应的所述无轴螺旋叶片延伸并与所述料仓侧壁上的固定部连接。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料仓相对的侧壁上还贯穿设有法兰,所述轴承的两端穿设在所述法兰中,所述法兰的内壁和轴承之间设有轴瓦。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法兰与料仓之间设有密封件。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轴承靠近所述第一减速电机的一端的端面上沿轴线设有多边形凹槽,所述第一减速电机的驱动部设有与所述多边形凹槽配合的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嘉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嘉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25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