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在部署地点安装电力线缆的方法和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71788.9 | 申请日: | 2022-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13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 发明(设计)人: | M·巴奇尼;S·曼弗莱迪;M·格诺维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睿司曼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1/06 | 分类号: | H02G1/06;H02G9/08 |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秦振 |
| 地址: | 意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部署 地点 安装 电力 线缆 方法 设备 | ||
本公开涉及用于在部署地点安装单电力线缆跨度(100)的方法,包括:‑在部署地点外部提供传送带(20),其具有沿着纵向运动方向与彼此相距预定距离设置并与传送带一体移动多个位置(28);‑重复以下步骤直到单线缆跨度(100)达到预定的位置:将保持器(11)的第一部分(13')定位在位置(28)中的一个;在推进单线缆跨度(100)时将其一部分铺设在第一部分(13')上;将第二部分(13”)与第一部分(13')连接以将线缆跨度的部分锁定在其间;当被保持器(11)锁定的线缆跨度(100)的部分离开传送带(20)时,将保持器(11)的第一部分(13')从与传送带(20)一起移动的位置(28)移除。本公开还涉及用于在部署地点安装单电力线缆跨度(100)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在部署地点安装电力线缆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与等同的架空线相比,地下线缆更昂贵,因为它们必须做得更大以减少电阻和产生的热量,它们需要特殊的绝缘和/或线缆冷却,这通常由强制的通风或水冷却来提供。这导致了更高的制造和部署成本。
然而,地下线缆有助于确保不间断的电力供应,由于例如大风和暴风、支撑结构的故障等原因,上述不间断的电力供应迄今为止在架空系统中不太常见。地下线缆可以在人口稠密的地区传输电力,这些地区的土地成本较高,或对环境或审美较敏感。因此,在某些地区,地下线缆的好处超过了地下化的缺点。
在线缆的地下安装方法中,隧道安装(其深度通常约为25-30米)一般用于城市中的直接埋设会造成不可接受的破坏的地方,或者用于穿越如河流、湖泊等物理障碍。这样做的好处是,其他地下服务(如供水和污水处理)不受影响,而且在选择线缆路径方面有较大的自由度,例如,可以穿越河流或铁路。
在空气中(即不埋在土壤中)安装地下线缆(包括例如在隧道中安装地下线缆)会有一些困难。线缆是在滚筒上提供的。一般来说,滚筒上的单线缆跨度比部署地点(如隧道)要短,因此需要多个接头,从而增加了成本、安装时间和安全问题。此外,正如所解释的,由于用于地下工程的高压线缆较重(例如,400千伏线缆的重量约为40公斤/米),部署例如超过2公里的长度的单根线缆在管理供应滚筒和施加在线缆上的拉力方面存在问题。
已经提出了这样的系统,即通过将线缆支撑在与拉绳或其他装置相连接的小车上来在空气中安装线缆,这样可以将线缆安装到所需的位置。然而,将线缆连接到部署线缆所需的多个小车上是冗长的操作,并可能导致小车沿线缆长度的不均匀间距。
GB 2383200涉及到隧道内的线缆安装。线缆在滚筒上被供应,并且机动滚子被用于将线缆引到隧道顶部。在隧道内,线缆由支撑线缆吊架的梁滚子从支撑梁被支撑。梁滚子可以承载着线缆沿着支撑梁滚动。随着线缆的推进,在隧道开口处设有梁滚子。线缆被完全展开,并沿其整个长度被支撑梁支撑。
CN110212458涉及一种用于在隧道内自动铺设线缆的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沿隧道布置的导向轨,并设置有牵引器,其中牵引器包括其上固定有爪的牵引架。首先,线缆穿过导向装置并固定在爪上;然后调整爪的位置,使线缆落在凹陷部分中,最后驱动马达,以带动牵引架移动。
发明内容
申请人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在部署地点(例如隧道)安装电力线缆的方法和设备,其中可以以简单、快速和精确的方式部署长的(例如超过2公里)线缆跨度,而不需要接头。
另外,申请人旨在提供一种方法和设备,用于在包括隧道的部署地点安装电力线缆,其中长的(例如超过2公里)线缆跨度可以在不需要隧道内的人员和不使用笨重和昂贵的装置的情况下进行部署。
该目的通过一种方法和设备来实现,在所述方法和设备中,多个连续的保持器(例如包括半夹)在部署地点(例如隧道)外间距预定的距离放置在传送带上,并连续地被线缆跨度所接合。被线缆跨度接合的保持器与适合在隧道内沿着轨道滑动的小车相连。因此,线缆跨度与保持器的接合、以及保持器与小车的连接是快速而简单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睿司曼股份公司,未经普睿司曼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17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