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石冶炼炉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70241.7 | 申请日: | 202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58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贺;詹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泗县微腾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942 | 分类号: | C01B32/942 |
代理公司: | 安徽盟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213 | 代理人: | 樊广秋 |
地址: | 234000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开发区管***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石 冶炼 | ||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石冶炼炉,包括炉体、电极壳组件、上料组件和一号电机,通过设置电极壳组件、上料组件和一号电机的相互配合,将电极棒生产和电石生产融合为一体化结构,同时通过一号电机带动上料组件工作,上料组件带动电极壳组件的下半部分发生转动,电极壳组件的下半部分发生转动带动烧结后的焦炭即电极棒缓慢向下运动进炉体中,能够实现电极棒在炉体化学反应中的及时自动补充,提高了电石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石冶炼炉。
背景技术
工业上电石生产一般采用电炉熔炼法,利用电弧产生的高温将电石炉中的石灰和焦炭加热到2000℃以上,待停留一定时间后生成熔融态电石,在利用电弧产生高温的过程中常常是通过使用碳素棒与高压电连通从而产生电弧,此时碳素棒产生电弧一端位于炉内,利用电弧的高温将炉内的焦炭和石灰加热,使其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生成电石和CO。
然而,现有的电石生产需要焦炭和石灰两种原料在电极棒产生的电弧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而电极棒是在电极壳内加入破碎后的焦炭和粘结剂经过不同温度层的化学反应而成,电极壳内部温度从上至下温度逐渐升高,电极壳内的焦炭和粘结剂受到高温后依次经过软化、挥发和烧结三个阶段后形成电极棒,电极棒内具有碳元素,从而电极棒产生电弧释放的高温为炉内焦炭和石灰提供化学反应条件的同时,其自身的碳元素也会参与炉内的化学反应,从而其自身会出现损耗需及时将其向炉内进行补充。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石冶炼炉,改善了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的电石生产需要焦炭和石灰两种原料在电极棒产生的电弧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而电极棒是在电极壳内加入破碎后的焦炭和粘结剂经过不同温度层的化学反应而成,电极壳内部温度从上至下温度逐渐升高,电机壳内的焦炭和粘结剂受到高温后依次经过软化、挥发和烧结三个阶段后形成电极棒,电极棒内具有碳元素,从而电极棒产生电弧释放的高温为炉内焦炭和石灰提供化学反应条件的同时,其自身的碳元素也会参与炉内的化学反应,从而其自身会出现损耗需及时将其向炉内进行补充。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石冶炼炉,包括炉体,还包括:
电极壳组件,所述电极壳组件设置于炉体上方;
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设置于电极壳组件下方,用于实现电极棒的自动上料;
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设置于电极壳组件外部,用于为上料组件提供动力。
优选的,所述电极壳组件包括:
一号电极壳,所述一号电极壳贯穿炉体上表面且与炉体固定连接;
二号电极壳,所述二号电极壳位于一号电极壳上方且套设于一号电极壳上,所述二号电极壳与一号电极壳外表面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料组件包括:
一号轮齿状凸起,所述一号轮齿状凸起呈圆周状均匀环绕于一号电极壳外表面上且与一号电极壳外表面固定连接;
一号齿轮,所述一号齿轮与一号电机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一号齿轮与一号轮齿状凸起相啮合;
Y形出料孔,所述Y形出料孔开设于一号电极壳内表面上;
螺旋状凸起,所述螺旋状凸起与Y形出料孔孔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一号支架,所述一号支架与一号电极壳外表面转动连接,所述一号支架远离一号电极壳一端与炉体固定连接,所述一号支架上表面与一号电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二号电极壳设为Y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二号电极壳上部设置有研磨机构,所述研磨机构包括:
二号支架,所述二号支架下表面与二号电极壳上表面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泗县微腾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未经泗县微腾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02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