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终端内置行车记录仪架构及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67609.4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42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周星;刘大全;张英鹏;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5/08 | 分类号: | G07C5/08;H04N5/76;H04N1/3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孙根 |
地址: | 4000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终端 内置 行车 记录仪 架构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内置行车记录仪架构及实现方法,包括应用层,用于以APP的形式实现内置行车记录仪的逻辑控制;Native层,用于以服务的形式实现内置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所采集数据的处理;所述应用层在获取指令后,通过代理层向Native层发送请求,Native在收到该请求后,通过系统API获取摄像头所采集的数据,根据该请求对所述数据进行对应处理。本发明可以有效地提高开发效率,利用Android系统本身就支持的系统功能,使得开发人员只需要关注业务逻辑的开发而不用关心偏底层的实现细节。行车记录仪可以不提高成本的情况下实现更高清的摄像头画面传输,USB的读取和写入之间的切换因为少了信号传递环节,会比外置快很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座舱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终端内置行车记录仪架构及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行车记录仪系统》专利号CN201821643327.0
《行车记录仪音视频回放系统及行车记录仪》专利号CN201220075180.6
行车记录仪是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等相关资讯信息的设备,行车记录仪存储的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可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行车记录仪还可以用它来记录征服艰难险阻的过程。开车时边走边录像,同时把时间、速度、所在位置都记录在录像里,相当“黑匣子”。也可在家用作DV拍摄生活乐趣,或者做为家用监控使用。平时还可以做停车监控。
如我国专利CN201821643327.0提供一种行车记录仪系统,行车记录仪系统包括:行车记录仪,用于拍摄视频和图片,并将所拍摄的图像和/或视频进行发送;TBOX,用于接收行车记录仪所拍摄的图像和/或视频,并且发送图像和/或视频,其与行车记录仪通信连接;云端服务器,用于接收并存储TBOX发送的图像和/或视频,其与TBOX通信连接;CAN总线,其连接行车记录仪以及TBOX;其中,TBOX通过CAN总线将TBOX作为热点时的热点名称和密码发送给行车记录仪,行车记录仪接收到热点名称和密码后与TBOX通信连接。本申请的行车记录仪系统,能够高效且便利的实现行车记录仪与TBOX的联网,方便用户操作。
又如我国专利CN201220075180.6揭示了一种行车记录仪音视频回放系统及行车记录仪。该系统可包括:行车记录仪及一个或以上的车载音视频播放设备;所述行车记录仪将进行音视频回放的音视频信号,通过通讯模块发送至车载音视频播放设备;所述车载音视频播放设备播放接收的所述音视频信号。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行车记录仪将音视频回放进行共享,实现在车载音视频播放设备可同步观看行车记录仪的音视频回放,可给使用者带来极大便利。
由此可见,当前市场上主流的技术方案是行车记录仪硬件盒子实现主要功能,然后将图像显示在中控屏幕上。作为车载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功能,该外置盒子的方案缺陷也尤其明显,一方面硬件成本高,另一方面在用户体验上,由于行车记录仪的功能都是由盒子实现,因此如界面启动、界面切换、视频播放、视频浏览都会有较大延迟,用户在操作上可以明显感觉得出来,抱怨较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内置行车记录仪架构及实现方法,省去了行车记录仪的外置硬件盒子以降低成本,同时将外置盒子的所有功能全部移植到车机系统内部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智能终端内置行车记录仪架构,包括,
应用层,用于以APP的形式实现内置行车记录仪的逻辑控制;
Native层,用于以服务的形式实现内置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所采集数据的处理;
所述应用层在获取指令后,通过代理层向Native层发送请求,Native在收到该请求后,通过系统API获取摄像头所采集的数据,根据该请求对所述数据进行对应处理。
作为优化,所述应用层的APP对内置行车记录仪的逻辑控制包括界面切换、拍照、视频播放、SD卡监听。
作为优化,所述应用层通过与用户交互获取拍照或录制视频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676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