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谱水质分析装置用防护装置及其防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65664.X | 申请日: | 202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0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黄青蓝;黄红娟;赵婵娟;马明明;廉菊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蓝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H05K7/20;G01N21/31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胡荣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谱 水质 分析 装置 防护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谱水质分析装置用防护装置及其防护方法,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横向贯穿的采样区,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隔板,通过隔板形成有从上往下依次分布的蒸发区、工作区和储液区,所述工作区内安装有除湿机构,且除湿机构与蒸发区和储液区连通,同时在工作区内安装有与除湿机构配合的降温机构,本发明通过将水质分析仪安装在外壳内,同时在外壳的内部设置联动的除湿机构和降温机构,通过除湿机构的动力带动内部空气在散热管内循环,同时借助循环状态的除湿剂对外壳内部空气进行湿气吸附,通过二者的共同作用使得水质分析仪在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也能正常工作,提高了水质分析仪的适应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谱水质分析装置用防护装置及其防护方法。
背景技术
基于直接紫外光谱分析的水质监测是利用有机物及部分无机物吸收紫外光的特性建立紫外吸光度和水质参数浓度的相关模型来获得重要的水质参数,具有无需试剂、实时在线、体积小、成本低、多参数监测等优点,对饮用水、地表水、工业废水等水体的在线监测中具有显著优势,满足现代水质监测对监测仪器提出的微型便捷、现场实时、多参数、低成本等需求,成为水质监测传感器的重要发展方向;许多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对紫外光具有吸收作用,因此,通过测量这些有机物对254nm波长紫外光的吸收程度,可衡量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总量。
传统人工监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监测频次低、随机性强,无法实时掌握水质情况,因而当水质变坏时不能迅速采取应急方案,显现出局限性,因此水质在线分析仪应运而生,可实现对水质的实时监测。
其中某种水质在线分析仪在底部设置有缺口,缺口的两个面分别用于发生光和吸收光,继而通过光谱法实时分析水质;但是,该种水质在线分析仪无法适用于高温和高湿的工作环境,若长时间在高温和高湿的环境内工无法正常工作,大大地降低了适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谱水质分析装置用防护装置及其防护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谱水质分析装置用防护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横向贯穿的采样区,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隔板,通过隔板形成有从上往下依次分布的蒸发区、工作区和储液区,所述工作区内安装有除湿机构,且除湿机构与蒸发区和储液区连通,同时在工作区内安装有与除湿机构配合的降温机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除湿机构包括实现除湿剂在储液区和蒸发区之间间歇流动的循环机构,所述循环机构上同时连接有用于将内部空气导入储液区的引流机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循环机构包括安装在外壳内壁上的电机和齿轮泵一,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键连接有半齿轮一,所述半齿轮一啮合有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与齿轮泵一的动力轴键连接;所述半齿轮一的轴向上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半齿轮二,所述半齿轮二的一侧啮合有换向齿轮,所述换向齿轮的一侧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向上固定连接有齿轮泵二。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齿轮泵一和齿轮泵二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管体,且两端的管体分别与蒸发区和储液区相连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引流机构包括与传动轴固定连接的叶轮,所述叶轮外设置有外罩,所述外罩上设置有上下对侧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上固定连接有伸入储液区的导管,所述储液区的隔板上安装有将气体导回的出气管。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局部设置在采样区的散热管,同时散热管向上穿至工作区内,所述散热管的一端与出气管相连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散热管包括设在采样区内的散热部以及设在工作区内的端部,所述散热部是弹簧状或者盘旋状。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蒸发区和储液区内均设置有用于安装水质分析仪的筒体,且两个筒体同轴同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蓝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蓝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656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