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快速脱水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62373.5 | 申请日: | 2022-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1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 发明(设计)人: | 史俊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宝鹏建筑工业化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B11/24 | 分类号: | B28B11/24;B28B1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娇阳 |
| 地址: | 213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压加气 混凝土 板材 快速 脱水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快速脱水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清水构建;步骤二、蒸压脱水;步骤三、清露排水;步骤四、出料,本发明涉及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制备技术领域。该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快速脱水工艺,通过在蒸发釜内部设置旋转清露盘,利用驱动机构带动旋转清露盘转动,将蒸发釜内部的水露推送到蒸发釜底部设置的收集罩中,进而实现水露的彻底清理,从而保证蒸发釜内部环境的干燥,进而加速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的脱水效率,结构简单的同时,使用更加方便,通过利用连接绳在线轮上的收放,带动旋转清露盘进行转动,从而对蒸发釜的内壁进行水露清扫,结构简单的同时,维修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快速脱水工艺。
背景技术
当蒸压釜内长时间负压或高温度时会造成加气混凝土板材内部结构的破坏,所以目前的加气混凝土板出釜时水分含量较高,由于板材是堆叠放置,所以相贴合的面上的水分不易蒸发出来,板材需要在厂房存放5天以上方可出厂,而且含水分的板材容易碰坏,还会降低生产效率,耽误发货的时间。
如专利号CN108440017A为所述的一种加气混凝土板材蒸压快速脱水工艺,其通过在堆码时,在相邻的加气混凝土板材之间插入一层快速脱水板,经2-3小时常压保温处理,使相邻板材面上的水分分别经过快速脱水板的两层金属网被活性氧化铝颗粒吸收,达到清除板材残余水分的效果,保护了板材内部的气孔结构,无须在出釜后再长时间放置干燥,极大缩短了加气混凝土板材的制作工期,而且活性氧化铝颗粒在吸收饱和后可在170-300℃加热除水而复活,所以快速脱水板可重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针对与上述资料的检索,可以看出,在进行蒸压加气混凝土蒸制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上述专利通过设置快速脱水板进行水分吸收,这样的吸收量有限,并且在蒸发釜长时间工作过程中,蒸发釜内壁上还是会出现水露,使得蒸发釜内部环境相对潮湿,进而影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的脱水效率,为此,特提出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快速脱水工艺,在不影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的脱水的前提下,实现对蒸发釜内壁上水露的清理,进而有效提高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的脱水效率。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快速脱水工艺,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快速脱水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清水构建:在蒸发釜内部安装旋转清露盘,将脱模切割后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放置在蒸发釜中的移动平台,在蒸发釜上设置隔离罩,将旋转清露盘的驱动机构设置在隔离罩中,并且在蒸发釜的底部设置与蒸发釜连通的收集罩,使用导水管将收集罩与外部设置的蓄水箱连通,并且在蓄水箱上设置与蓄水箱连通的真空泵,蓄水箱侧面连通排水管;
步骤二、蒸压脱水:将放置有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的移动平台推入到蒸发釜中,进行蒸压,过程中,控制真空泵将蒸发釜内部抽成负压状态,进而抽出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蒸发出的水汽;
步骤三、清露排水:在步骤二中真空泵工作时,启动驱动机构带动旋转清露盘转动,对蒸发釜内壁上的水露进行剐蹭,输送到收集罩中,由真空泵吸附并传输到蓄水箱中,并经过排水管排出到外界环境中;
步骤四、出料:蒸压完成后,打开蒸发釜,将脱水后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取出即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蒸发釜内部设置旋转清露盘,利用驱动机构带动旋转清露盘转动,将蒸发釜内部的水露推送到蒸发釜底部设置的收集罩中,进而实现水露的彻底清理,从而保证蒸发釜内部环境的干燥,进而加速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的脱水效率,结构简单的同时,使用更加方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线轮和连接绳,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绳缠绕设置在线轮的表面,所述连接绳的两端均贯穿蒸发釜并分别固定在旋转清露盘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宝鹏建筑工业化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宝鹏建筑工业化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623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