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的公变台区故障感知管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59692.0 | 申请日: | 202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40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王航星;姚锐;陈永;刘阳平;常冉;史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西峡县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953 | 分类号: | G06F16/953;G06F16/9538;G06F16/25;G16Y10/35;G16Y40/10;G16Y40/50 |
代理公司: | 郑州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0 | 代理人: | 柏琼琼 |
地址: | 4745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公变台区 故障 感知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公变台区故障感知管控系统,包括物联网监测终端用于采集公变台区设备的运行监测信息;归集转换单元用于将获取的运行监测信息进行统一格式的转换,并将转换后的信息发送至可视化运行模型;可视化运行模型对公变台区设备进行建模和模拟运行,并输出显示运行监测信息;分析控制单元用于对可视化运行模型进行模拟运行控制,运行监测信息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在可视化运行模型中进行显示;预警终端用于访问可视化运行模型的模拟运行信息和输出显示信息。该发明采用物联网通讯模式,用户通过网页应用和访问,实现公变台区故障感知管控,提高台区运行安全性和供电可靠性,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极大降低运维成本和电网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领域,尤其是涉及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公变台区故障感知管控系统。
背景技术
配网公变台区作为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用户供电可靠性和用户满意度,对公变台区进行状态评估以及状态预测,发现设备的薄弱点,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缺陷做出预测,并提前做好缺陷处理准备,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停电损失,对于提高公变智能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针对智能台区建设应用比较成熟的,主要包括配电变压器设备状态监控、变压器防盗、配电台区用电信息采集监控、配电台区环境信息监控、台区反窃电以及负控系统等。然而,当前已经在应用的各个系统之间较为分散和独立,数据规约及通讯方式不一致,各自为政,不能进行统一的数据共享及业务集成应用,使用非常不方便。同时,各系统应用模式主要采用C/S架构的应用模式,使用环境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当电力企业员工下班后,配电台区运行发生问题,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致导致问题恶化。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公变台区故障感知管控系统。
基于物联网的公变台区故障感知管控系统,包括
物联网监测终端,配置为连接归集转换单元,用于采集公变台区设备的运行监测信息;
归集转换单元,配置为连接物联网监测终端和可视化运行模型,用于将获取的运行监测信息进行统一格式的转换,并将转换后的信息发送至可视化运行模型;
可视化运行模型,配置为连接归集转换单元和分析控制单元,用于对公变台区设备进行建模和模拟运行,并输出显示运行监测信息;
分析控制单元,配置为连接可视化运行模型和预警终端,用于对可视化运行模型进行模拟运行控制,对运行监测信息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在可视化运行模型中进行显示;
预警终端,配置为无线通讯连接分析控制单元,用于访问可视化运行模型的模拟运行信息和输出显示信息。
基于上述,物联网监测终端包括设备状态监控终端、环境监控终端、安防监控终端和视频监控终端。
基于上述,归集转换单元包括格式转换单元和信息提取单元,所述格式转换单元用于将物联网监测终端发送的不同格式的运行监测信息转换为可视化运行模型适配的格式,所述信息提取单元用于提取运行监测信息中的参数信息。
基于上述,可视化运行模型包括模型层和参数显示层,所述模型层包括对应公变台区各设备的可视化模型,所述参数显示层用于显示提取的参数信息。
基于上述,所述可视化运行模型还包括原始数据层,原始数据层用于显示原始的监测信息。
基于上述,所述参数显示层还包括差异化显示模块,用于对异常或需预警的参数信息进行差异化颜色显示。
基于上述,包括历史数据库,用于存储历史运行数据信息以及历史故障参数信息,分析控制单元将实际运行参数与历史数据和历史故障参数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和预判,并将分析和预判结果进行输出显示。
基于上述,所述预警终端包括用户PC终端和用户移动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西峡县供电公司,未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西峡县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96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