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跨度悬挑钢梁安装结构及焊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54905.0 | 申请日: | 202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6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吴碧桥;翟建恺;宋小飞;缪昌华;刘成;周起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5/00 | 分类号: | E04G25/00;E04G25/02;E04G3/18;E04G5/00;E04G5/04;B23K9/022;B23K9/235 |
代理公司: | 广东省畅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31 | 代理人: | 耿佳 |
地址: | 2250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跨度 钢梁 安装 结构 焊接 方法 | ||
1.一种大跨度悬挑弧形钢梁支撑安装结构,包括满堂脚手及格构式临时支撑(1)和操作平台(7),其特征在于:所述满堂脚手及格构式临时支撑(1)的顶部设置有H型钢梁(2),所述H型钢梁(2)上设置有临时小胎架(3),所述满堂脚手及格构式临时支撑(1)连接有主梁(4),所述主构件上设置有定位点(5),所述主梁(4)上设置有第一螺栓(6),焊接接头(8)焊接在钢构件上,翼缘(9)设置在钢梁上,连接板(13)设置钢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悬挑弧形钢梁支撑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7)设置在H型钢梁(2)的上方,主梁上一段预留连接板(11)与主梁下一段预留连接板(12)卡入连接板(13)的凹槽内,第二螺栓(14)设置在主梁上一段预留连接板(11)与主梁下一段预留连接板(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悬挑弧形钢梁支撑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7)包括:踩踏板(701)、支撑架(702)、卡接槽(703)、卡扣一(704)、卡扣二(705)、T形杆(706)、固定块(707)、压缩弹簧(708)、固定板(709)、U形杆(710),所述踩踏板(701)与支撑架(702)可拆卸连接,所述卡接槽(703)设置在支撑架(702)顶部的外壁上,所述卡扣一(704)固定安装在踩踏板(701)上,所述固定板(709)固定连接在卡接槽(703)底部的内壁上,所述压缩弹簧(70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卡接槽(703)的一侧内壁上,所述压缩弹簧(708)的另一端与固定块(707)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707)与T形杆(70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T形杆(706)的另一端依次贯穿固定板(709)、卡接槽(703)和支撑架(702)并延伸至支撑架(702)的外部,所述卡扣二(705)焊接在T形杆(706)顶部的外壁上,所述卡扣一(704)和卡扣二(705)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悬挑弧形钢梁支撑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杆(710)固定连接在T形杆(706)的底部,所述U形杆(710)的中部贯穿固定板(709),所述压缩弹簧(708)的数量为两个,另一个所述压缩弹簧(708)套设在U形杆(710)上,另一个所述压缩弹簧(708)的一端与U形杆(710)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压缩弹簧(70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709)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悬挑钢梁安装结构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临时支撑搭设,选择平整的拼装场地,根据主梁的安装高度在地面上搭设满堂脚手及格构式临时支撑(1),支撑顶部之间采用H型钢梁(2)连接,在H型钢梁上设置临时小胎架(3)作为主梁各分段的支承;
S2:定位布置,根据钢结构特点及构件分段划分,所有主构件均需通过全站仪进行三维定位,定位点(5)均要在构件上表面且需标记清楚,便于观测;
S3:构件连接固定,主梁分段之间通过设置在翼缘(9)和两侧腹板的连接板第一螺栓(6)连接固定;
S4:检查及清理,搭设好操作平台(7),为施工人员提供操作面,检查有无垫板间隙,对口错边等现象,清理待焊处表面雨水、氧化皮铁锈及油污;
S5:定位焊接,钢构件安装就位校正完成后,正式焊接施工前,对焊接接头(8)进行定位焊接;
S6:焊接固定,将钢梁腹板根据高度H划分成多个分区,钢梁分段对接遵循由下往上,先焊腹板竖向立焊,再焊上翼缘(9),先焊主梁、再焊主肋,最后焊接次肋的顺序,同一根构件先焊一头的焊接的原则,采用“跳仓法”从两个对称面以基本相同焊接速度开始焊接,直到该焊缝焊接完成,从而减小结构因不对称焊接而发生的变形;
S7:焊缝检查,焊缝感观应达到外形均匀、成形较好,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间过渡较平滑,焊渣和飞溅物基本清除干净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悬挑钢梁安装结构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采用“满堂支撑架+格构临时支撑”,作为承载体系,支撑顶部采用H型钢粱(2)连接,作为各分段支承;将分段支承集中荷载分段卸载,通过分布受力转至普通脚手架来承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490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