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液冷循环降温外壳的发动机用点火线圈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52130.3 | 申请日: | 202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9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焦海燕;陈凯;焦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炬承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8/12 | 分类号: | H01F38/12;H01F27/16;H01F27/08 |
代理公司: | 安徽韬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97 | 代理人: | 范雅茜 |
地址: | 239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循环 降温 外壳 发动机 点火 线圈 | ||
本发明涉及点火线圈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液冷循环降温外壳的发动机用点火线圈。其包括点火线圈本体;环圈的内侧设有驱动件,驱动件至少包括齿轮,齿轮的两侧均啮合连接有齿条,点火线圈本体的柱体结构外侧安装有中加料环板,齿轮的外侧连接有电机,齿条的两端均安装有冷却环板;每组复位弹簧至少为两个,冷却环板上均设置有一组复位弹簧,点火线圈本体的柱体结构底侧安装有固定环板,顶侧的冷却环板的上方设有上加料环板,下加料管。通过冷却环板上、下移动降温,利于点火线圈本体的降温,并随着冷却环板运动,上下的腔室内形成实时加入冷却液,确保了冷却环板内的始终充满冷却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点火线圈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液冷循环降温外壳的发动机用点火线圈。
背景技术
点火线圈,是安装在汽车上用于进行汽车点火作业的装置。
目前的点火线圈在进行使用时,点火线圈的端头部会产生火花,且点火线圈的整体会具有较高的温度,导致现有的点火线圈在进行长时间的作业后,并且随着使用年限的逐渐增加,点火线圈因较高的温度使得本身的使用寿命降低,但是目前并没有对点火线圈做出合理的改善;其次,若是直接在点火线圈的外侧套设冷却结构,且因点火线圈直接安装在汽车发动机上,人员无法实时打开引擎盖观察点火线圈及冷却结构,导致设置的冷却结构也无法进行随时加入冷却剂,使得目前的套设冷却结构的点火线圈也并不实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液冷循环降温外壳的发动机用点火线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带有液冷循环降温外壳的发动机用点火线圈,至少包括:
点火线圈本体,所述点火线圈本体的下侧呈柱体结构,所述点火线圈本体用于设置在发动机的内侧,并进行点火作业;
环圈,所述环圈套设在点火线圈本体的柱体结构外围,所述环圈的内侧设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至少包括齿轮,所述齿轮的两侧均啮合连接有齿条,所述点火线圈本体的柱体结构外侧安装有中加料环板,所述齿轮于中加料环板的表面转动连接,所述齿轮的外侧连接有电机,所述齿条的两端均安装有冷却环板,所述冷却环板的内侧呈空腔,并且储存有冷却液,所述冷却环板用于对点火线圈本体进行冷却降温;
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为设置的两组,每组复位弹簧至少为两个,所述冷却环板上均设置有一组复位弹簧,所述点火线圈本体的柱体结构底侧安装有固定环板,其中的一组所述复位弹簧于冷却环板和固定环板之间,顶侧的所述冷却环板的上方设有上加料环板,所述中加料环板和上加料环板的内侧均设有腔室,腔室的内侧可储存冷却液,另一个所述复位弹簧位于上加料环板和点火线圈本体的顶侧之间,所述复位弹簧用于对冷却环板和上加料环板的复位;
下加料管,所述下加料管的两端分别与中加料环板及其中的一个冷却环板连通,所述下加料管用于将中加料环板内存储的冷却液输送至冷却环板内;
上加料管,所述上加料管的两端分别与上加料环板及另一个冷却环板连通,所述上加料管用于将上加料环板内存储的冷却液输送至冷却环板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圈的表面开设有若干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用于对点火线圈本体产生的气体排出。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口的内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侧端与排气口铰接,所述排气口的内侧设有凹槽,所述挡板的底侧安装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位于凹槽内,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伸出排气口的凹槽,并可与冷却环板接触。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加料管的底侧与冷却环板的腔室固定连通,并且下加料管的顶侧位于中加料环板的腔室内侧底面,所述下加料管可位于腔室内活动深入;所述上加料管为空心式的伸缩杆体,所述上加料管的底部位与上加料环板的腔室内固定连通,并且上加料管的顶侧位于上加料环板的腔室内侧底面,所述上加料管可位于腔室内活动深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炬承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炬承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21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装芯片检测编带设备
- 下一篇:污水处理装置及合流制污水排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