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化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52121.4 | 申请日: | 202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8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许太林;罗勇;张学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G01N35/1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张延薇 |
地址: | 51806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检测 装置 | ||
本申请适用于传感检测领域,提供了一种自动化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和超声波悬浮机构,壳体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密封腔,密封腔包括检测区;第一通道用于供待测样品液滴移动至检测区,第二通道用于供检测试剂液滴移动至检测区,第三通道用于供检测完成的液滴排出密封腔;超声波悬浮机构位于密封腔,超声波悬浮机构用于发出超声波,以在检测区内产生声压力场,声压力场用于使待测样品液滴和检测试剂液滴悬浮及移动,使待测样品液滴与检测试剂液滴混合形成混合液滴并悬浮,声压力场还用于使得检测完成的混合液滴移动至第三通道并排出密封腔。整个检测过程无需人工操作,降低了检测员被有毒物质感染的风险,检测过程简单,检测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传感检测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自动化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标志物的传感检测是临床医学诊断、生物医疗等领域的基础,因此研究者致力于各种新型检测方法的研究,开发出了各种类型的具有高灵敏度、高检测效率的疾病标志物检测方法。但是,在对未知的、有传染可能性的有毒害标志物检测时,传统的检测装置通常需要人工进行取样以及将待测样品与检测试剂混合,检测过程检测员需要执行严格的隔离措施,检测过程复杂,检测效率低,且如若隔离措施没有做好,容易使得检测员被有毒物质感染。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检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过程复杂、检测效率较低、容易使得检测员被有毒物质感染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化检测装置,包括:
壳体,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密封腔,密封腔包括检测区,第一通道用于供待测样品液滴进入检测区,第二通道用于供检测试剂液滴进入检测区,第三通道用于供检测完成的液滴排出密封腔;
超声波悬浮机构,位于密封腔,超声波悬浮机构与壳体连接,超声波悬浮机构用于发出超声波,以在检测区内产生声压力场,声压力场用于使位于声压力场中的待测样品液滴和检测试剂液滴悬浮及移动,使待测样品液滴与检测试剂液滴混合形成混合液滴并悬浮,声压力场还用于使得检测完成的混合液滴移动至第三通道并排出密封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超声波悬浮机构包括超声组件,超声组件包括安装座和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呈阵列状安装在安装座上,安装座与壳体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超声波换能器的超声波发射方向不同,且各超声波换能器的超声波发射方向均指向检测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安装座具有球冠状的安装面,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在安装面间隔分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超声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超声组件分别安装于壳体中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且两个超声组件分别位于检测区的两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安装座设置有通孔,两个安装座中,其中一者的通孔与第一通道连通,另一者的通孔与第三通道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通道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试剂通道和第二试剂通道,第一试剂通道与第二试剂通道分别位于壳体沿第二方向的相对两侧,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角度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换能器控制系统,换能器控制系统与各超声波换能器分别信号连接,换能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各超声波换能器的相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通道与第三通道分别连接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用于分别控制对应的第一通道与第三通道的开闭;第二通道的输入端设置有注射泵,第二通道的输出端设置有注射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调节控制系统和调节装置,调节装置与调节控制系统信号连接,调节装置用于检测密封腔中的温度和湿度并将密封腔中的温度值和湿度值反馈给调节控制系统,调节控制系统控制调节装置将密封腔中的温度和湿度分别调节至设定温度范围内和设定湿度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21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