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向车载充电机漏电检测装置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51350.4 | 申请日: | 202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55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吴一祥;孙圆涛;黄进冰;钟明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陆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2 | 分类号: | G01R31/52;G01R31/56;H01F27/02;H01F27/06;H01F27/24;H01F27/28;H01F27/29;H01F27/30;H01F4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车载 充电机 漏电 检测 装置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申请涉及电子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向车载充电机漏电检测装置,其包括底板、磁环、漏电流检测绕组、保护壳以及共模电感绕组,磁环位于底板的上方,漏电流检测绕组绕设于磁环外侧,保护壳设置于漏电流检测绕组的外侧,漏电流检测绕组的引脚贯穿保护壳,共模电感绕组至少设置有两组,多组共模电感绕组均绕设于保护壳外侧,共模电感的引脚贯穿底板且与底板固定,保护壳用于分隔漏电流检测绕组和共模电感绕组,磁环的工作磁通密度值小于磁环所选的磁材的饱和磁密值;本申请具有减少对车载充电机的漏电流检测时的体积和成本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向车载充电机漏电检测装置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车载充电机广泛应用于纯电、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高压动力电池充电系统中,其主要功能是将输入交流充电口的交流市电输入(单相相电压220VAC,三相线电压380VAC),整流、隔离并变换为动力电池充电所需要的电压电流。双向车载充电机不仅能正向给动力电池充电,而且在需要用交流电的时候,将动力电池的电能经过调整、逆变,反向传输到交流充电口,给连接到交流充电口的用电设备供电。
相关技术中,由于反向放电时,交流负载不同于交流充电桩,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如果用电设备发生漏电异常,将会有安全风险。为了解决用电设备存在漏电等异常的风险,通常需要对充电机的交流输入端的漏电流进行检测。常规检测方法是使用一个电流互感器(CT),输入端的输入线以共模接法穿过CT的磁环,如果没有漏电发生,输入火线和零线的电流相等,相互抵消,则CT磁环的感应磁通为0,CT副边输出不会检测到漏电流。反之,如果漏电发生,输入零线和火线之间的电流不完全相等,CT副边会感应到漏电流,触发充电机内部保护电路,关闭反向输出,进行保护。
然而,常规方案虽然能安全实现对反向输出时异常漏电流的检测,但是,同时需要增加一路CT,特别是大功率的应用中,此CT体积比较大,会增加整个系统的体积和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对车载充电机的漏电流检测时的体积和成本,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向车载充电机漏电检测装置及其生产工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向车载充电机漏电检测装置及其生产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方面:
一种双向车载充电机漏电检测装置,包括底板、磁环、漏电流检测绕组、保护壳以及共模电感绕组,所述磁环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漏电流检测绕组绕设于所述磁环外侧,所述保护壳设置于所述漏电流检测绕组的外侧,所述漏电流检测绕组的引脚贯穿所述保护壳,所述共模电感绕组至少设置有两组,多组所述共模电感绕组均绕设于所述保护壳外侧,所述共模电感的引脚贯穿所述底板且与所述底板固定,所述保护壳用于分隔所述漏电流检测绕组和所述共模电感绕组,所述磁环的工作磁通密度值小于所述磁环所选的磁材的饱和磁密值。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壳用于分隔漏电流检测绕组和共模电感绕组,减少了漏电流检测绕组和共模电感绕组因直接接触而对漏电流的检测有影响,其中共模电感绕组与磁环组合形成EMC共模电感,此外,由于磁环的工作磁通密度值小于磁环所选的磁材的饱和磁密值,以减少磁环发生磁通量饱和的情况发生,因此,尽可能保留EMC共模电感参数,本申请中的漏电流检测绕组和共模电感绕组共用一个磁环,减少了增加一路CT的必要性,减少对车载充电机的漏电流检测时的体积和成本。
优选的,所述保护壳包括底壳和壳盖,所述底壳呈开口设置,所述底壳罩设于所述磁环的外侧,所述壳盖罩设于所述底壳的开口处,所述壳盖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绕设有漏电流检测绕组的磁环放入底壳内,再将壳盖盖合于底壳的开口并固定壳盖和底壳,最后将共模电感绕组绕设于保护壳的外侧,进而实现漏电流检测绕组与共模电感绕组之间的分隔,减少了漏电流检测绕组与共模电感绕组之间的相互干扰,使得该漏电检测装置具有一定的工作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陆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陆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13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