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70MPa加气站III型站用储氢气瓶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50983.3 | 申请日: | 202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57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魏新波;袁卓伟;陈春露;李世洪;黄敏;何秦岭;郭永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02 | 分类号: | F17C1/02;F17C1/06;F17C13/06;B29C63/04;B29C63/2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冉剑侠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70 mpa 加气站 iii 型站用储 氢气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储氢气瓶相关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适用于70MPa加气站III型站用储氢气瓶及其加工方法。储氢气瓶包括内胆、碳纤维缠绕层和玻璃纤维保护层,碳纤维缠绕层套设在内胆外侧,玻璃纤维保护层套设在碳纤维缠绕层的外侧;内胆中部的壁厚大于等于10mm,内胆两端的壁厚大于内胆中部的壁厚;内胆的至少一个端部设有瓶口并固定有瓶口延伸部,瓶口延伸部与瓶口对齐,瓶口延伸部为管状并贯穿碳纤维缠绕层和玻璃限位层,瓶口延伸部内可拆卸连接有密封塞,密封塞与瓶口延伸部之间设有密封圈,瓶口延伸部外套设有抱箍,抱箍与密封塞相对。适用于70MPa加气站III型站用储氢气瓶能够适应70Mpa及以上的工作压强,提高储氢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氢气瓶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70MPa加气站III型站用储氢气瓶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氢气燃烧仅产生水蒸气排出,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所以氢气广泛应用于汽车等领域。储氢气瓶主要用于储存氢气,为了增大储存量,储氢气瓶中的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所以对储氢气瓶的要求较高,目前的储氢气瓶包括多种类型,其中III型储氢气瓶包括内胆和碳纤维缠绕层,其中内胆上设有开口和密封塞,其中密封塞对开口进行封闭。
但是传统的III型储氢气瓶仅能适用20~70Mpa的工作压强,III型储氢气瓶的容量有限,在应用于加气站使用时,由于加气站对氢气储存量的要求较高,所以在每个储氢气瓶的储存量较小的情况下,加气站需要更多的储氢气瓶,也就需要更大的放置空间,无疑会极大的增大氢气储存成本,所以需要一种能够适应更高工作压强的储氢气瓶,以降低储存空间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适用于70MPa加气站III型站用储氢气瓶及其加工方法,以适应70Mpa及以上工作压强,提高储氢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70MPa加气站III型站用储氢气瓶,包括内胆、碳纤维缠绕层和玻璃纤维保护层,碳纤维缠绕层套设在内胆外侧,玻璃纤维保护层套设在碳纤维缠绕层的外侧;内胆中部的壁厚大于等于10mm,内胆两端的壁厚大于内胆中部的壁厚;内胆的至少一个端部设有瓶口并固定有瓶口延伸部,瓶口延伸部与瓶口对齐,瓶口延伸部为管状并贯穿碳纤维缠绕层和玻璃限位层,瓶口延伸部内可拆卸连接有密封塞,密封塞与瓶口延伸部之间设有密封圈,瓶口延伸部外套设有抱箍,抱箍与密封塞相对。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1.本方案中的抱箍套设在瓶口延伸部上,能够对瓶口延伸部进行限位,在密封塞和密封圈安装后,使得瓶口延伸部能够与密封圈紧密贴合,从而保持较好的密封效果,在储氢气瓶中的工作压强大于等于70Mpa时,储氢气瓶内储存的氢气不会泄露,故本发明中的储氢气瓶可承受70Mpa以上甚至9870Mpa的工作压强。
2.本方案中的内胆的中部和端部的壁厚均较大,故内胆的强度较大,能够适应更高的工作压强。而本方案中的内胆的端部的壁厚大于中部的壁厚,使得内胆端部的强度更大,即使在内胆的端部设置瓶口,也不会对内胆的强度造成过大的影响,进一步保证内胆能够适应70Mpa以上的工作压强。
进一步,抱箍朝向内胆的侧壁为喇叭状,且抱箍朝向内胆的端部与内胆的外壁相贴。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的抱箍与内胆的接触面积更大,能够增大抱箍对内胆端部的限位效果,而且内胆的端部与抱箍的端部相贴也能够对抱箍的安装起到定位的效果,方便抱箍的安装。
进一步,抱箍朝向内胆一端的外壁与内胆的外壁圆滑过渡。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的抱箍不会凸起,不会对碳纤维的缠绕造成阻碍,便于碳纤维缠绕层的加工。
进一步,抱箍朝向内胆的一端位于碳纤维缠绕层和内胆之间。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的碳纤维缠绕层能够将抱箍喇叭状的端部按压在内胆上,从而对抱箍进行定位,避免抱箍向远离内胆的一侧滑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未经中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09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