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I赋能数据置空的叠加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49950.7 | 申请日: | 202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63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卿朝进;刘文慧;叶青;郭奕;黄永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7/0417 | 分类号: | H04B7/0417;H04B7/06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邓永红 |
地址: | 611743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i 数据 叠加 信道 状态 信息反馈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AI赋能数据置空的叠加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包括:用户端:用户端根据构建的索引获取网络从下行CSI数据中提取出置空位置索引集合;根据置空位置索引集合将下行CSI数据插入到置空的映射UL‑US矢量中,形成发射信号;基站端:根据索引获取网络从上行CSI估计数据中得到UL‑US置空数据位置索引集合;根据UL‑US置空数据位置索引集合,采用数据置空叠加插入的逆过程和域逆映射,获得UL‑US恢复矢量和下行CSI索引数据;根据下行CSI索引数据和上行CSI估计数据,通过构建的融合网络获得精度增强的下行CSI恢复数据。本发明避免上行带宽资源占用和叠加干扰,提高了CSI的重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AI叠加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AI赋能数据置空的叠加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反馈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系统中,基站进行波束成形和用户选择依赖于精确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Information)。传统基于码本的CSI反馈方案因天线数众多,所需码本维度巨大,而变得难以适用;而利用信号稀疏性的压缩感知(CS,Compressed Sensing)反馈技术虽能在一定程度降低系统反馈开销,但在反馈过程中仍占用一定的频谱资源。幸运地,基于AI赋能的CSI反馈方法因其结构简单、训练速度快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关注。叠加编码(SC,SuperimposedCoding)技术能够高效利用频谱资源的特性,从而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的各领域,但叠加编码会造成叠加干扰。采用数据置空的方式进行叠加与传统SC不同,以牺牲部分传输数据作为代价完全避免引入叠加干扰。本发明结合AI赋能、叠加编码和数据置空等技术优点,不仅可以避免上行带宽资源的占用与叠加干扰的引入,同时还能提高CSI的反馈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AI赋能数据置空的叠加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与非叠加的CSI反馈相比,在改善频谱资源的占用的情况下,保持相当或更好的CSI重构精度;与现有大多数叠加CSI反馈相比,完全避免引入叠加干扰并提高CSI的重构精度。
AI赋能数据置空的叠加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其方法包括:
用户端处理:
S1.用户端根据长度为N的下行CSI数据hDL和构建的索引获取网络Index_NET,提取上行用户数据序列(UL-US,Uplink User Data Sequences)矢量d中长度为N的置空位置索引集合
步骤S1所述的索引获取网络Index_NET包括以下子步骤:
S11.将长度为N的CSI数据hT作为索引获取网络Index_NET训练时的网络输入;
所述的CSI数据包括下行CSI数据hDL和上行CSI估计数据
S12.构建长度为M的训练用的接收数据yT=[yT,1,yT,2,…,yT,M]T;
所述M满足M>>N;
所述训练用的接收数据yT根据公式yT=xT⊙heff获得;
所述xT为长度为M的调制数据,heff为长度为M的等效信道,⊙表示哈达玛乘积;
所述heff根据heff=fDT(hT)得到,其中fDT(·)表示映射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华大学,未经西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499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