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级调焦激光能量采集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49807.8 | 申请日: | 202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55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在超;张昌清;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津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497 | 分类号: | G01S7/497 |
代理公司: | 杭州汇和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475 | 代理人: | 薛文玲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级 调焦 激光 能量 采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调焦激光能量采集方法及装置,涉及激光能量采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向带有UPS电源的激光系统接入外接电源,在电源输入正常后,UPS电源自动进行充电并初始化,UPS电源初始化后自动为主控计算机供电,主控计算机开启并完成参数设置,自动启动系统采集和自动防护模块。本发明便于程序化,能够达到无人值守的激光雷达系统自动采集,简单又可靠,本发明能够不间断监控激光雷达的工作状态,在激光雷达系统发生异常时,自动进行处理,尤其在外接电源异常时,可以及时关闭激光器,进而避免激光器电源免受过大电流的冲击而造成的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激光能量采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级调焦激光能量采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核能、电脑、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激光的英文全名已经完全表达了制造激光的主要过程。激光的原理早在1916年已被著名的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现。
激光自动采集在激光雷达的实际应用中已基本实现了自动化采集和运行,但是现有技术中仍欠缺激光雷达的自动防护措施,比如,如果在激光器出光的时刻突然就断电,激光器的电源可能会由于过大电流冲击而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级调焦激光能量采集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仍欠缺激光雷达的自动防护措施,比如,如果在激光器出光的时刻突然就断电,激光器的电源可能会由于过大电流冲击而造成损坏的技术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级调焦激光能量采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向带有UPS电源的激光系统接入外接电源,在电源输入正常后,UPS电源自动进行充电并初始化,UPS电源初始化后自动为主控计算机供电,主控计算机开启并完成参数设置,自动启动系统采集和自动防护模块,线程1、线程2、线程3启动;
步骤2,线程1完成采集初始化,采集初始化完成对数据过滤器、配备UPS电源的激光放置的高度、俯仰角、水平角、激光器频率、采样脉冲数信息的记录;
步骤3,线程2完成基于UPS电源的激光系统自动防护,主控计算机通过UPS电源监测外接电源的输入状态,当外接电源的输入状态正常,则线程1正常运行;
步骤4,线程3进行数据绘图和人机交互,数据绘图将线程1中通过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得到的数据进行绘图实时显示,以便用户实时了解大气参数的变化特征。
可选的,步骤1中还包括UPS电源采用在线式架构、正弦波输出,在断电情况下,能维持5~10分钟的正常输出,提供RS-232串口,通过RS-232串口对UPS电源控制。
可选的,步骤2中还包括同时完成光电倍增管A、光电倍增管B、光电倍增管C高压、数据采集系统的采样长度、采集空间分辨率、采样最大电压的设置。
可选的,步骤2中还包括线程1在完成采集初始化后,判断激光器水温、倍频晶体温度是否达标,若没有达标,则激光电源加热或制冷,直到激光器水温、倍频晶体温度达标为止。
可选的,步骤2中还包括激光器水温、倍频晶体温度达标后,主控计算机通过串口发送激光器出光命令,判断激光器是否出光,若激光器没有响应串口命令出光,则说明激光器发生故障,这时自动生成故障日志,为后期维护人员提供数据支持,完成故障日志的记录后,关闭激光器,激光器关闭后,关闭主控计算机,若激光器响应串口命令出光,主控计算机发送工作命令传输至数据采集系统。
可选的,步骤2中还包括数据采集系统响应命令开始工作,并同时开始激光脉冲数的计数,判断累加脉冲数是否达到预设脉冲数,若累加脉冲数没有达到预设脉冲数,则数据采集系统继续采集,并且激光脉冲数继续累加,直到累加脉冲数达到预设脉冲数为止,数据采集系统停止工作,激光脉冲数停止累加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津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津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498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