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六价铬还原处理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0445725.6 申请日: 2022-04-26
公开(公告)号: CN114768853A 公开(公告)日: 2022-07-22
发明(设计)人: 刘江永;叶荣飞;菅盘铭;王理霞 申请(专利权)人: 扬州大学
主分类号: B01J27/24 分类号: B01J27/24;B01J23/75;B01J37/08;C02F1/70;C02F101/22
代理公司: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代理人: 董建林
地址: 225009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六价铬 还原 处理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重金属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六价铬还原处理的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Co@NC纳米片自组装微米花(CoNCF),其中金属Co纳米颗粒嵌入在NC(氮掺杂碳)中。应用过程为:将一定量的甲酸加入到重铬酸钾水溶液中,之后加入CoNCF催化剂进行还原处理。本发明的催化体系操作简单,易于控制,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制备成本低,反应效果好,性能稳定,有利于规模化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六价铬还原处理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属于重金属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六价铬(Cr(VI))是印染和镀铬等工业废水中常见的污染物,具有很强的迁移能力和溶解性,容易被人体和动植物吸收,有剧毒和致癌性,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Cr(VI)水平含量控制在50ppb以下,以确保安全饮用水。2019年7月,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第一批)》的公告中,六价铬化合物位列其中。相比之下,Cr(III)的毒性较小,环境迁移较少,并且容易在水中沉淀。因此,将Cr(VI)转化为Cr(III)被认为是处理含Cr(VI)废水的有效策略。Cr(VI)处理的常用方法有离子交换法、吸附法、光催化法和生物还原法等。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包括成本高、能耗高、Cr(VI)残留率高、工艺复杂和产生二次污染等。近年来,以甲酸为原位氢源,在合适的催化剂的作用下,将Cr(VI)还原为Cr(III)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关注,其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条件温和、环境友好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迄今为止,以甲酸为还原剂来处理Cr(VI)的方法所采用的催化剂,仍是贵金属基催化剂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包括Pt(Colloid Polym.Sci.296(2018)

327-333)、Au(RSC Adv.6(2016)40911-40915)、Ag(Environ.Sci.:Nano 3(2016)745-753)和Pd(Sep.Purif.Technol.239(2020)116542)等,其中尤以Pd基催化剂为多,如Pd纳米颗粒(Chem.Eng.J.351(2018)959-966),Pd合金(ACS Appl.Mater.Interfaces 8(2016)30948-30955),以及采用各类载体的负载型催化剂(Sci.Total Environ.743(2020)140614)。中国专利CN 202110716915.2公开了一种Pd/UiO-66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以锆基金属有机骨架UiO-66作为载体负载金属钯,负载后所得催化剂经过硼氢化钠还原金属钯形成钯原子进入UiO-66的孔道,锆基金属有机骨架UiO-66通过有机配体和锆元素反应制得,所制催化剂用于以甲酸为还原剂的Cr(VI)还原过程中。但是该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复杂,成本高,耗时长。由此可见,因贵金属储量有限、价格昂贵,严重限制了其在Cr(VI)还原中的大规模应用。因此,探索利用储量丰富的非贵金属基催化剂来实现Cr(VI)的高效还原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当前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六价铬还原处理的CoNCF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催化体系操作简单,易于控制,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制备成本低,反应效果好,性能稳定,有利于规模化推广。

一种用于六价铬还原处理的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Co@NC纳米片自组装微米花(CoNCF),其中金属Co纳米颗粒嵌入在NC(氮掺杂碳)中。

进一步地,所述催化剂为采用尿素、一水合柠檬酸、氯化钠和六水合硝酸钴溶解搅拌至水分蒸干,并经热解处理制备的Co@NC纳米片自组装微米花CoNCF,其中金属Co纳米颗粒嵌入在氮掺杂碳中。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催化剂在六价铬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将一定量的甲酸加入到含六价铬的水体中,之后加入CoNCF催化剂进行还原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水体中六价铬的浓度为30~70mg/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457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