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语音控制车辆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45068.5 | 申请日: | 202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449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曾翠兰;周扬;王超;王建平;李诗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415 | 分类号: | H04M1/72415;H04M1/72433;G10L15/2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 |
地址: | 4000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语音 控制 车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语音控制车辆的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当手机达到车载通信单元可识别范围后,手机与车载通信单元建立通讯连接;步骤2,手机通过车载通信单元向车辆控制系统发送遥控请求,并判断车辆是否满足遥控功能启动请求,若满足请求,则车辆进入遥控模式,并向手机返回遥控模式开启成功信号;步骤3,手机车控应用进入语音识别模式,并通过手机扬声器接收语音指令后,通过车控应用所集成的语音识别模块,将语音指令识别后,通过车载通信单元向车辆控制系统发出控制指令;步骤4,车辆控制系统接收并执行所接收的控制指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语音控制车辆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四化的推进,遥控车辆技术应用广泛,手机控车越来越普及,手机控车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当手机控车功能增多后,控车操作繁琐,甚至需用户翻页或到第二、第三层级去查找功能按键,使用便捷性降低。同时,为提高客户的体验感,现有的车辆控制除了通过车机屏幕下发控制指令外,很多车辆都具有通过在车辆上设置语音采集模块,采集语音控车指令后,再将语音控车指令通过指令转换模块进行转换后,发送给车机的控制器,通过控制器下发控车指令,实现语音控车。如公开号为11181617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五菱车机语音交互系统;包括语音采集模块、语音识别模块一、任务分配模块、语音识别模块二、控制器、车载控制模块、执行元件、指令定制模块、数据库一、数据库二以及指令转换模块;所述语音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语音信息并将采集到的语音信息发送给语音识别模块一,所述语音识别模块一对语音信息进行初步识别,判断语音信息是否为指令信息。
但,上述方式,还是需要在车机上设置语音识别模块后进行语音识别,而车机在应用过程中,所执行指令较多,采用上述方式后,会占用车机多个模块,增加车机计算负担。同时,上述方式是通过车内实现语音控车,不能实现车外语音控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移动终端识别语音指令,并由移动终端识别指令后,下发控车指令至车端,减少车辆计算和控车负担的语音控制车辆的方法及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语音控制车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当手机达到车载通信单元可识别范围后,手机与车载通信单元建立通讯连接;步骤2,手机通过车载通信单元向车辆控制系统发送遥控请求,并判断车辆是否满足遥控功能启动请求,若满足请求,则车辆进入遥控模式,并向手机返回遥控模式开启成功信号;步骤3,手机车控应用进入语音识别模式,并通过手机扬声器接收语音指令后,通过车控应用所集成的语音识别模块,将语音指令识别后,通过车载通信单元向车辆控制系统发出控制指令;步骤4,车辆控制系统接收并执行所接收的控制指令。这样,用户直接通过手机接收语音指令,并转换语音指令后,将语音指令发送给车机端的车辆控制系统,这种方式,能够在外车语音控车,使用方便;同时无需在车辆端增设麦克风,减少语音控车成本。先判断车辆是否满足遥控功能,再启动语音指令的识别,能够有效确保车辆在接收语音指令情况下,车机端的其他控制指令与语音指令互不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手机与车辆的车载通信单元之间通过蓝牙方式建立一对一的通讯连接。这样,通过蓝牙建立连接的方式,能够实现车外远程控车,且建立手机与车机端的一对一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车辆控制系统包括车身控制系统、自动泊车系统、电子换挡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变速器系统、车身稳定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
进一步的,步骤2中,在判断车辆是否满足遥控功能启动请求时,若不满足车辆启动遥控要求,则通过车载通讯单元将请求失败的信息反馈给手机端。
进一步的,语音识别模块在转换语音控车指令后,以文本形式显示在手机端,并在指定等待时间内无指令取消指令或操作情况下,自动向车辆控制系统发出转换后的控车指令。这样,能减少用户操作,在短时间等待后,直接发送控车指令,实现远程和车内车辆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450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