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稀土基保暖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36699.0 | 申请日: | 202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55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马肖;方纾;李璐;荣启龙;刘建立;邓冠南;彭维;曹国强;张光睿;朱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包钢稀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1/10 | 分类号: | D01F1/10;D01F8/14;D01F8/12;D01D5/253;D01D5/28;D01D5/30;D01D5/34;D03D15/292;D03D15/30;D03D15/37;D03D15/50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9 | 代理人: | 王雨杰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东丽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保暖 复合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稀土基保暖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纤维由混合切片1和混合切片2经过熔融纺丝工艺制备而得,混合切片1含有稀土蓄热功能粉体和成纤聚合物,其中稀土基保暖复合纤维单丝纤度范围0.05-30D,纤维直径范围0.01-1.5mm;当稀土基保暖复合纤维单丝纤度范围0.05-1D时,混合切片1中稀土蓄热功能粉体的含量为1-10wt%,当稀土基保暖复合纤维单丝纤度范围1.5625-30D时,混合切片1中稀土蓄热功能粉体的含量为1-30wt%;混合切片2为成纤聚合物或者稀土蓄热功能粉体与成纤聚合物的混合物,其中稀土蓄热功能粉体的含量为0-10wt%;
混合切片1和混合切片2中的稀土蓄热功能粉体由质量比为(1-3):(1-3):(4-8)的粉体A、粉体B和粉体C组成,其中,粉体A包括氧化镧、氧化铈、氧化镧铈、磷酸镧铈中的一种或多种,粉体B包括六硼化镨、六硼化镧、六硼化铈、六硼化铷、六硼化铕、六硼化钇、六硼化镧铕、六硼化镧铈、炭黑石墨烯混合体中的一种或多种,粉体C包括氧化锡锑和/或铯钨青铜;
所述稀土蓄热功能粉体的粒径为100-450 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土基保暖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混合切片1和混合切片2中的成纤聚合物均独立地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聚乳酸、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氨酯、聚偏氟乙烯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土基保暖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混合切片1中稀土蓄热功能粉体的含量高于混合切片2中稀土蓄热功能粉体的含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土基保暖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混合切片1和混合切片2中的成纤聚合物的种类相同或不同;混合切片1和混合切片2中的稀土蓄热功能粉体种类和配比相同或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土基保暖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稀土基保暖复合纤维的结构为皮芯结构、单十字结构、双十字结构、多叶形结构、橘瓣结构、并列结构、径向梯度浓度结构、三角形结构、扁平型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稀土基保暖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稀土蓄热功能母粒的制备:
S11:称取稀土蓄热功能粉体和分散剂,将二者在容器中的分散介质中搅拌混合,形成稀土蓄热功能粉体混合浆料,将混合均匀的稀土蓄热功能粉体混合浆料与成纤聚合物粉体混合得到复合粉体;
S12:将复合粉体真空干燥至粉体含水量低于500ppm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造粒即得稀土蓄热功能母粒,造粒温度为200-300℃,转速50-300转/分钟;
S2、稀土蓄热功能纤维的制备:将稀土蓄热功能母粒分别与成纤聚合物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切片1和混合切片2,将混合切片1和混合切片2分别真空干燥至含水量低于300ppm,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备稀土基保暖复合纤维,纺丝温度为150-350℃,卷绕速度为1800-5000m/分钟。
7.一种由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稀土基保暖复合纤维制备得到的稀土蓄热功能织物,其特征在于:稀土蓄热功能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稀土基保暖复合纤维通过机织或者针织获得稀土蓄热功能织物,所述织物包括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和/或纬纱选用上述稀土基保暖复合纤维。
8.一种权利要求7所述的稀土蓄热功能织物在服装或家纺领域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包钢稀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包钢稀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3669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