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准各向同性补强片材、FRP成型体和FRP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36481.5 | 申请日: | 201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0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金森尚哲;山﨑达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美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B15/12 | 分类号: | B29B15/12;B29C4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杜丽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各向同性 补强片材 frp 成型 制造 方法 | ||
1.准各向同性补强片材的制造方法,包括:将连续增强纤维在沿一个方向排列的状态被粘接一体化而成的多个UD片材片(P)(P)…在使各片材片的纤维方向无规地取向的状态下、并且在以各片材片之间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方式层状地排列后,层叠膜状的热塑性树脂(M)的工序,
通过将所述热塑性树脂M和所述多个UD片材片(P)(P)…热压,使所述热塑性树脂M浸渍于增强纤维材料(F)中的工序;
所述UD片材片P为厚40μm~60μm、宽2mm~20mm、长5mm~70mm、宽与长的比率1:1~1:6的四方形状,层叠的UD片材片(P)(P)…的厚度方向的平均张数为2.0张~15.0张,并且,所述热塑性树脂M的厚度为20μm~25μm,并且,通过热压,全部的所述UD片材片P未完全浸渍于所述增强纤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各向同性补强片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续增强纤维中使用碳纤维,另外在热塑性树脂(M)中使用聚酰胺系树脂、聚碳酸酯、聚丙烯、氟系树脂或聚苯硫醚,而且片材主体的纤维体积含有率为20%~70%,并且将片材主体多个层叠一体化而制成厚2.0mm时的断裂应变为1.10~1.75%。
3.FRP成型体,是采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准各向同性补强片材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准各向同性补强片材的层叠体作为主材料的FRP成型体,其特征在于,在主体部(11)的表面形成宽0.5mm以上、高5mm以上的条状的突起部(12),在突起部(12)的基部(B)还存在着所述增强纤维以将主体部(11)与突起部(1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FRP成型体,其特征在于,以相同的宽度形成突起部(12)的顶端侧的部位(12a)和底端侧的部位(12b),而且相对于上述顶端侧的部位(12a)的弯曲强度,底端侧的部位(12b)的弯曲强度为-10%~+30%的大小。
5.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FRP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模具对所述准各向同性补强片材的层叠体进行热压成型,在成型体的主体部(11)的表面形成宽0.5mm以上、高5mm以上的条状的突起部(12)。
6.FPR成型体,是以准各向同性补强片材(S)的层叠体作为主材料的FRP成型体,其特征在于,在主体部(11)的表面形成宽0.5mm以上、高5mm以上的条状的突起部(12),在突起部(12)的基部(B)还存在着增强纤维材料(F)以将主体部(11)与突起部(12)连接,
所述准各向同性补强片材(S)的层叠体中,由增强纤维材料(F)和热塑性树脂(M)构成准各向同性补强片材,其中,片材主体通过多个UD片材片(P)(P)…在使各片材片的纤维方向无规地取向的状态下并且在以各片材片之间重叠的方式层状地排列的状态下粘接而形成,所述UD片材片(P)(P)…为连续纤维在一个方向排列的状态下粘接一体化而成,进而,作为上述UD片材片(P),使用了厚40μm~60μm、宽2mm~20mm、长5mm~70mm、宽与长的比率1:1~1:6的四方形状的片材片,所述准各向同性补强片材中所层叠的UD片材片(P)(P)…的在厚度方向的平均张数为2.0张~15.0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FPR成型体,其特征在于,在增强纤维材料(F)中使用碳纤维,另外在热塑性树脂(M)中使用聚酰胺系树脂、聚丙烯、氟系树脂或聚苯硫醚,而且片材主体的纤维体积含有率为20%~70%,并且将片材主体多个层叠一体化而制成厚2.0mm时的断裂应变为1.10~1.75%。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FRP成型体,其特征在于,以相同的宽度形成突起部(12)的顶端侧的部位(12a)和底端侧的部位(12b),而且相对于所述顶端侧的部位(12a)的弯曲强度,底端侧的部位(12b)的弯曲强度为-10%~+30%的大小。
9.制造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FRP成型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模具对所述的准各向同性补强片材(S)的层叠体进行热压成型,在成型体的主体部(11)的表面形成宽0.5mm以上、高5mm以上的条状的突起部(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美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福美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3648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